艺术家模拟出的“食人怪兽”
人们发现了一副恐龙的新化石,这只巨大的食肉恐龙曾在白垩纪的北美生态系统中熠熠生辉。这一名为“食人怪兽”的新物种是异特龙的一员,这种恐龙比其后在白垩纪处于支配地位的霸王龙出现得早,填补了化石记录中的空白,从而这一名为“食人怪兽”的恐龙帮助古生物学家理解在这一处于食肉恐龙顶端的物种的过渡期所发生的变化。
“食人怪兽”的化石并不会成为博物馆展览的中心,现存的化石大部分来自脊柱,还有一些四肢的骨头和其他部分的碎片。幸运的是,人们从其他大陆的样本中了解了许多异特龙科恐龙的情况,这些骨骼碎片也清晰的显示了其与异特龙科恐龙的一种——鲨齿龙的关系。这样古生物学家们就能够据此推断出这只恐龙未发现部分的身体外形。
尽管这只恐龙还处于幼年时期,但是其身高已达三十英尺,体重根据其以后的成长状况约可达四吨,就看他要如何成长了,也许它最终真的会非常巨大。这个结果还是有些意义的,后来在阿根廷发现的一只鲨齿龙就因其巨大的体型而命名为巨兽龙,但不管它多大,它都无疑是当时北美的食肉恐龙之王。
(实际上,这类恐龙的名字源自Saits,犹他州尤特土著传说中的一种凶残的食人怪兽。)
由此那个时期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了,将近七亿年的空白当中总共只有一种肉食性恐龙在北美生活过。新化石暗示北美洲与其他大陆的发展进程十分相似,鲨齿龙稳坐食物链顶端。描述这一现象的作者甚至还考虑到,尽管当时海平面升高,大陆之间却可能不似我们所想的那样互相分离,这样处于支配地位的物种便成功打入美洲大陆。
无论如何,这副化石为最终别的恐龙如何取代鲨齿龙的推演提供了支持,鲨齿龙也许曾高高在上,但当时肯定有其他的恐龙,其中包括在化石层中发现的,差不多处于同一时期的体型较小的霸王龙,这使得作者们提出其时处于肉食动物巅峰的是一般归为哺乳类动物的霸王龙。
“体型上的巨大差异表明霸王龙的确在当时受制于鲨齿龙,在鲨齿龙灭绝之后,才进化成了处于食物链顶端的肉食动物。”彼得·马克维奇说。换句话说,当时发生了某件事情,使得巨大的鲨齿龙灭绝出局,进而霸王龙取代其位置,成为北美肉食性动物之王。我们还不知道这所谓的“某件事情”是什么事情,但是如果我们把这“某件事情”搞清楚了,所有小霸王龙迷们都会对此表示感谢。
【本文由大轩独家授权中国数字科技馆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商业或非商业使用请联系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