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对异性恋者和非异性恋者进行了明确区分。通过对33,000多名美国成年人报告的性行为,性别认同和吸引力进行分析,他们发现,3%的男性,2.7%的女性不是异性恋。同时,他们还发现在一些在心理健康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
该结果明显背离了1948年由性学家Alfred Kinsey提出的用来描述性取向的同性-异性连续论的假设。然而,研究结果支持最近的性取向生物学方面的假设。
“不同的性取向之间有明显的质的差异,这意味着可对不同性向的人进行明确分类,”华盛顿州立大学在读博士生,同时也是该篇发表在杂志《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的文章的第一作者,AlyssaNorris说道。
Norris和她的同事还发现在非异性恋中存在几个令人担忧的心理健康问题。近三成的非异性恋男性,符合抑郁的诊断标准,这一比例约是异性恋男性的两倍。非异性恋女性更可能滥用或依赖酒精。非异性恋男性和女性更容易达到焦虑等情绪障碍标准,并且更有自杀意图。
研究人员声称,对男同性恋者,女同性恋者和其他非异性恋者的社会歧视可能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
“通过切实了解他们的分类以及所面临的独有挑战,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他们的幸福观和经历,”Norris说。
Norris,华盛顿州立大学心理学系主任David Marcus,以及南密西西比大学的Bradley Green运用了通过对超过35,000名随机选择的成人的个人访谈中得到的全国酒精及相关情况的流行病学数据。该调查要求受访者告知发生过性关系的同伴性别,Kinsey研究中涉及的行为,以及他们的性别认同和最能吸引他们的人。虽然有人会说吸引力是性取向的核心,诺里斯说,但它也只是近期才得到系统的研究。
Norris, Marcus, and Green通过使用一系列名为数学分类法的统计方法,确定人们的某一特征是谱系分布或者是有意义的分组或分类单位的一部分。
“某些时候人们跨过这一组的门槛,转变到另一组,马裤司说。“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我们无法通过这项研得到答案。但是,他们所做的提示研究人员了解这个问题并不像连续性问题那么多。这方面最激进的和极端的版本是Kinsey,虽然其在帮助同性伴侣关系和性向去歧视化方面是一位先驱,但他也将很多研究者引入歧途。“
研究人员的发现还有许多启示。
最重要的,他们说,非异性恋者更有可能面临文化问题带来的心理健康影响。调查结果也与生物学家所做的检验基因和荷尔蒙如何影响性向的研究结果一致。
该结论的另一个意义是,呼吁将同性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余地并不大。
“一种生活方式不适合一个类群,”马库斯说。“使用诸如”选择“和”生活方式“的人们否定了”生来如此“,或任何认为这些是合理的基因差异的用辞。”
马库斯说,这一发现还与“转化疗法”的概念相左,它表面上是将一个人沿性向的连续性向异性恋转变。
“转化疗法从根本上改变他们是谁的想法,”他说。“一般来说,心理层面上我们不能这样做。”
相反,分类的结果提示了一群人,至少在效应上是真正的异性恋。此外,还有一群人并不具有连续性而是一个集合体,虽然他们可能表现出多样的性别认同,但他们在性向方面保持一致。
翻译:方露
审稿:唐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