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为绿色气候基金募集到一千亿美元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图片来源:www.shutterstock.com)
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预备阶段,各国对于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的自愿承诺(他们所谓的国家自主贡献预案)备受关注。当然,这些都是全球为强调气候变化威胁所做出努力的重要方面。
另外一个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中心议程上的关键政策问题就是:资金。谈判的内容中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到2020年,将现有的投资按比例增加到每年提供一千亿美金来首先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应对举措。理想的说,这些投入也将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此次会议上,许多关于财务方面的讨论都集中在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新近成立的绿色气候基金(GCF)这一议题—这个新兴的重要多国组织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然而,关于绿色气候基金如何运作,应当如何与其他组织合作,以及整个财政体系如何起作用,这些重要的问题仍然还未落实。实际上,在刚刚结束的波恩谈判中,未能解决的资金问题已经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为巴黎气候会议达成相关协议铺平了道路。
绿色气候基金如何运作?
尽管2009年在哥本哈根举办的联合国气候会 议演变成了一场灾难,但是仍然有一些积极的消息从中传出,其中之一就是提议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从属下建立一项专用基金机制用于减轻和适应气候变化 的影响。绿色气候基金建立的初衷是让那些已经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燃烧了大量化石燃料的发达国家,基于道德上的责任,帮助在许多情况下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 展中国家。
绿色气候基金的各项行动都是在一个由24位成员组成的董事会的监督下开展的,这些成员中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人数一致。绿色气候基金的总部位于韩国,每一笔用于单个项目的资金的转移都是通过认证机构来完成。
尽管尚不清楚绿色气候基金将会支持何种类型的项目,但是目前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的举措包括扩大对风力以及其他清洁能源产品的使用,提高商品、制造业和建筑物的能源效率,以及改善森林保护措施。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法属圭亚那,一部分绿色气候基金已经使用在减少森林开发上的行动上。(图片来源:gillyan9/flickr, CCBY-NC-ND)
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项目则包括提高城市地区在遭遇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后的恢复力以及推广适应性农业实践。许多类似的项目应当优先在那些最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开展:许多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势低洼的岛国。
绿色气候基金也在尝试发展自己的私营部门设备来向商业银行、基金 和企业争取更多的投资。举个例子来说,这样的公私伙伴关系有助于为价格实惠的高效节能产品扩大市场,可以加快对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投资,或者开 发新的基于市场的方法和工具来帮助农民们应对变化的温度和降雨模式。
绿色气候基金来源的形式很有可能是贷款,津贴和结构性保险。大部分的项目会包含联合投资;绿色气候基金提供一些必需的资金,合作组织则会将剩下的部分补齐。
金库已破一百亿美元大关
但是实际上问题并不仅仅是提供资金那么简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额外性”概念的核心在于国际气候变化的讨论是围绕着资金来进行的。他们一直忌惮发达国家会简单地将已经致力于发展援助的资源重新定向到新形式的环保项目中去。
发展中国家相信额外的财政资源肯定会用在气候变化的项目中。然而他们认为新成立一个如同绿色气候基金的金融组织不应该以将已有的金融组织贡献到其他的环境和发展问题中为代价。相反,更多的资源应当投入到这个体系中。
木已成舟?大多数的媒体都将眼光聚焦到各国减少温室气体的承诺中,然而对于将资金提供给发展中国家以适应气候变化这一议题却迟迟未能达成一致。(图片来源:adoptanegotiator/flickr, CC BY-NC)
许多游说团体和发展中国家都认为绿色气候基金和其他的投 资机制应当以资金捐赠国被要求提供的贡献为基础进行操作,这些贡献应基于捐赠国占据全球经济的相对份额来决定。然而,捐赠国并不希望做出这种具有约束性的 承诺,他们更倾向于运作一种自愿捐赠的系统。目前,绿色气候基金完全依靠各个政府自主决定捐赠的数额-如果他们愿意提供的话。
到十月中旬,有37个国家对绿色气候基金做出了资助一百亿两千万美元的承诺,但是只有一半多的资金到位(未到位的资金包括奥巴马总统于2014年11月承诺提供的三十亿美金)。
绿色气候基金已经收到了第一轮的来自公共和私营部门实体重大项目的37个融资方案,总价值为十五亿美元。需求提案包括的领域有:水资源利用,灾难准备,土地利用管理,能源效率和小规模可再生能源。大多数融资方案都要求津贴而非贷款。
这样做足够吗?
若要从今年开始的连续五年里,每年都调动一千 亿美元来实施气候变化应对措施,那么资金必须要来自大范围的公共和私人资源,而且这些资金也要由不同的组织经手,这些组织包括但不仅限于绿色气候基金。投 入到发展中国家的这一千亿美元,乍看上去数额巨大。但即使是这么一大笔钱仍然无法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投资的需要。
世界银行于2011年估计,每年将会花费一千亿美元仅仅用来让我们来适应全球变暖,即使我们达到让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2℃之内的目标(现在看来,我们很有可能会超出这个目标,从而增加适应气候的支出)。
减缓气候变化需要更多的资源:国际能源署于2012年估计,为了达到气温增长不超过2℃的目标,到2050年,所有国家需要额外投入36万亿美元到清洁能源上—与一般的基准情形相比,平均每年要多投入1万亿,这个结论是由一个名为克雷斯的游说集团提供的。
各国正面临着这些不同的数字,争论还在继续:来自绿色气候基金和 其他公共资源的资金有多少应该是以免费资助的形式(资金接受国希望如此)发放,又有多少应当是以比市场贷款更具有利条件的优惠形式(资金捐赠国倾向如此) 发放。同时争论还聚集在有多少资金应通过基于市场的私营部门的贷款和投资流转。
正如其他在国际舞台上运作的资金机构一样,除了绿色气候基金支持 的项目之外,还有其他什么项目有资格使用气候资金的这一千亿美元还在艰苦地讨论当中。打个比方说,由世界银行或者地区发展银行支持的哪一类基础设施和能源 项目可以算到这其中?哪一个私营部门项目可以被合理地囊括在内?
如果现在不解决这个问题,这类不确定因素就会导致潜在的核算方法不准确,导致最终无法顺利宣布兑现这一千亿美金资助的承诺。
我们能够做得到吗?
国际环境和发展合作的历史充斥着破碎的援助承诺。捐赠国不断地做出那些他们无法兑现的承诺,包括目标,40年前还通过联合国提出了每年支出国民生产总值的0.7%用以进行援助。
事实上,此时资金的产生还存在政治上的困难,美国国会的共和党人企图阻止最初的五亿美金(总计承诺了三百亿)投入到绿色气候基金中(同时也阻止其他任何来自国内外的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
与此同时,中国在九月份做出了第一份承诺,将支出310亿美金帮助发展中国家。但是现在以及将来的资助都不会通过绿色基金会,而是通过新成立的并由中国政府管理的南南应对气候变化基金会(这造成目前主要的财政机制进一步瓦解)。
达成一个持续的资金解决方案的核心不仅是要在巴黎引入一个普通的交易,更重要的是保证今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此外,现在推迟行动会使日后的成本变得非常可观。到那时,我们将会把高额的开支和更严峻的风险推给下一代。
翻译:季韬
审稿:辅平萍
链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