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青藏高原惊现早期人类定居点

来源:环球科学

基因分析结果表明,自上个冰河世纪开始,人类就已经陆陆续续前往青藏高原定居。

 

过去,科学家们都认为人类最初踏足于青藏高原的时间时发生在15000年前,然而,新的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这个时间可以提前到60000年前,足足为原来的四倍。

青藏高原常常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这是人类遇到的最为恶劣的环境之一,其平均海拔高度均超过4500米,氧含量仅为海平面处的一半,气候严寒干燥,实为不毛之地,。长久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直到15000年前才有人类踏足这里,新的基因及考古数据资料却显示,人类首次踏足青藏高原的时间比这个要早得多,几乎可能追溯到62000年前,即上个冰河世纪的中期。而了解到了藏区的迁移和人口增长史,就有可能解开藏民起源之谜,并为解答人类如何适应低氧高海拔的环境提供线索。

《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一项最新的研究报告称,研究人员对38个藏区人种的全部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将结果与其他种族人群的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掌握了人类在青藏高原的定居史。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人口遗传学家徐书华说:这已经表明了史前藏区移民组成是混杂的,而古代藏民特有的DNA序列遗物却是个重大惊喜,这些遗物可能是62000年到38000年前的祖先遗留下来的东西,也许代表着青藏高原最早的殖民者。

第一代移民在冰河时代迁徙到青藏高原后,移民人数因环境条件而受到严格控制,藏民与非藏民人群之间便在数万年间都停止了通婚,这就表明迁徙到西藏的人数降至最低点。徐书华说:他们的迁徙路线可能是被冰块切断的。坦白讲,即使是对最能吃苦耐劳的狩猎者,藏区的环境也是太过恶劣了。但就在15000~9000年前左右——即所谓的末次大冰期(LGM)。那时,冰河时代迎来了它最严寒的时期,地球的冰层覆盖面达到最大——成千上万的人都聚集到了藏区。徐书华说:这波移民是西藏最重要的一波移民,成为现代藏民的基因池。这点与其他一些表明藏民早在12800~8000年前就已经开始发生基因突变以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的证据不谋而合。

尽管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的考古学家Mark Aldenderfer没有参与到此次研究中,但他提到,徐书华的研究团队是人类首次对全体藏民基因组进行测序,认为结果令人印象深刻。他还补充道,这项研究详细解释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不同的人群如何融合各自的基因,并最终形成我们所说的西藏人。研究显示,94%的现代藏人基因组成来源于现代人——这些人可能是第二波冒险进入西藏的移民——剩余6%的基因则来自已经灭绝了的古人类。藏民的基因组中属于现代人部分的基因表明其有混合的基因遗传特性,与东亚人群的相似度达82%,与中亚人群的相似度达11%,与南亚人群的相似度达6%

除此之外,徐书华的研究团队鉴定出一个藏民所特有的DNA片段,与Ust'-lshim人(45000年前生活在西伯利亚的现代人)和包括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某些不为人知的人群等在内的已经灭绝的一些人种的基因高度一致。该片段含8个基因,人们认为其中的一个基因对藏民适应高海拔气候至关重要。徐书华推测,所有这些人种创造出的混血人种或许是青藏高原上末次盛冰期前的人种共同的祖先。

该研究还有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发现,自青藏高原首次有人居住后,其遗传特性便被连续不断地传承下来。徐书华说:这就说明西藏地区一直都有人居住——甚至是气候环境变得最恶劣的时期,仍然有人类居住。然而,香港大学的地理学家戴维德张(他并未参与到此次研究中)提到,人们通常认为早期的高原居民可能在末次盛冰期等严酷的气候交替期就已经灭绝,于是,这两个观点就互相矛盾了。Aldenderfer等人却声称,高原的部分区域或许早已成为人们能从冰河世纪幸存下来的避难所。他说:对于早期人类来说,青藏高原上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居住生活的,在那些地方,当地条件还不是很差,比如高原上的大河谷周边等。

去年夏天北京举行了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某团队在大会上根据考古证据提出青藏高原上最早出现人类踪迹可追溯到39000~31000年前,这项研究再次证明了藏民的历史古老性。而该遗址坐落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的萨尔温江河畔,遗址内遍布着各类石器和动物残骸。

现在,各种各样的证据逐渐汇聚在一起,齐头指向这样一个观点,即人类居住在青藏高原的时间远比先前认为的时间要早,其居住时间的连续性也远比先前所想的要持久,Aldenderfer说。但是,他也表明,这个拼图仍然还有一些碎片是空白的:需要更多的发掘证据来填补这些缺口


翻译:赵欢
校对:董子晨曦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70421_483381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