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了解城市灯光,保护自己,保护自然

来源:环球科学

  摘要:如今的城市被灯光所淹没,而我们却极少想到这将对自然界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城市灯光、人造光源、生态系统

  近期,一些致力于提高城市宜居性与可持续性的想法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例如确立或加强“城市森林”的建设,亦或是在城市里“重建自然”,以此来保护那些动物以及被人类活动所占据的生态系统。

  在聚焦于为大自然创造更多空间并促进城市中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这些项目却极少考虑到城市景观中人造光源的应用对自然造成的影响。

  公共照明常被认为是增强安全性和避免犯罪率的必需品。绝大多数商业与公共建筑都会在夜晚点亮灯光,虽然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只是为了美观。

  由街灯组成的网络连成了一片“光的岛屿”,在一些大城市,这些影响会造成“人工白昼”,结果将干扰距离三百公里以外的星光可见度。

  连串负面效应

  虽然现代生活将人造光源变成了必需品,但当它被滥用或有设计缺陷时则会造成光污染。人造光源可能引发的重大不良影响尚未引起广泛的重视,它可不仅仅只是妨碍了我们观星那么简单。人类和动植物都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影响。

  据报道,人类为此而遭受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罹患乳腺癌几率的上升和失眠症状,同时它也可能与糖尿病和肥胖症等代谢紊乱症状有一定的联系。此外,人造光源所使用的大量能源还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对动物的有害影响则包括对动物繁殖、动物间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以及动物的定居与迁徙造成的干扰。这些影响会潜在地对整个生态系统和特定物种造成危害。

  不同物种间的相互影响造就了生态系统复杂的平衡状态,破坏它会导致一连串的负面影响。 

 

城市灯光会对当地的飞蛾数量造成重大影响。 Ethan Miller/Reuters

     灯光对飞蛾的致命吸引便是一个实例。当它们在人造光源的无限吸引下而迷失方向时,这些特定物种的当地飞蛾就成了蝙蝠和其他捕食者的盘中餐,飞蛾的种群数量随之下降,而其他依赖飞蛾而生的物种也会因此遭受威胁。

  如果这个品种的飞蛾能够给植物授粉,那当地的授粉情况就会受到影响。而如果该品种的飞蛾是某类植物的唯一授粉者,那该类植物的繁殖率则会下降。这会对依赖这些植物作为栖息地或以其为食物的昆虫和生物群落造成致命的打击。

  公共照明看似人畜无害,却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反思照明标准的必要性

  尽管我们意识到了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但在生态学研究的领域之外,人造光源对生态的集中影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相关的规定与实施计划并没有将人造光源考虑为一种污染源,而是更专注于使用最低能耗的照明标准以保证安全性并满足社会期望。

  谈及多余光源的问题,我们往往考虑到的都是干扰或能源浪费这一层面。我们对于减少光污染的重心都倾向于降低成本乃至减少CO2排放,而非其可能造成的更广泛的环境影响。讽刺的是,对像LED这种所谓节能光源的引进,反而有可能会对一些物种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作为日行动物,我们人类对夜间生态系统知之甚少。考虑到一旦关掉光源光线就会消失,人造光源尚未被定义为一项重要污染源也不奇怪了。

  全球对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耗的关注,以及随后导致的效率和可持续性的提升趋势为我们对公共照明的基本假设提出挑战创造了机会。譬如说,更多的照明等于更高的安全性和更低的犯罪率这个观念就有待商榷。

  用更进步和现代化的想法去重新考虑我们与人造光源的联系让我们能够对“最低照明标准”进行重新定义,使它能够成为一套寻求将来自各方面的危害都最小化的标准。这样一来,我们的核心问题就变成了:在最小化多余或有害光源和能耗的条件下,能够满足人类安全需要的光照强度是多大?

  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不仅限于争论光照强度的大小。比如说,可以使用对关键物种干扰较小波段的光源,或者采纳在感知到行人走动后再作出响应的“适应性街灯”。我们无疑有许多创新性的方法能够平衡人类和生态的需求。

  为开发更高明的照明解决方案以造福人类和生态系统,城市绿化方案可在这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这类举措将会被纳入到新出台的城市规划方案中,使城市设计照顾到生态多样性的发展。

  作者简介:Alex Kusmanoff是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跨学科保护科学研究组博士;Georgia Garrard是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跨学科保护科学研究组研究员;Luis Mata是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Sarah Bekessy是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助理教授。

  (翻译:张爱因    审校:宋娅)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70504_484402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