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为什么年龄增长会带来听力和视力的衰退

来源:环球科学

   这篇文章出自“老年人健康问题”系列。它着眼于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身体所出现的变化和进程,我们在未来可能遭遇的状况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当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口开始走向老龄化,眼疾与耳疾的患病率将呈指数级增长,这是因为视力和听力损失与衰老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2.85亿的视障人群,其中失明者有82%在50岁以上。到2020年,仅澳大利亚40岁以上患有视力低下或听力损伤的人口就会达到800,000。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常常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状况的改变。这其中便包括了眼耳的改变,以及通常因视力与听力损失而造成的各种疾病。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所发生的变化是由疾病,遗传因素,长期磨损以及环境因素所造成的。

  当我们变老时,我们的眼睛会发生什么?

  当我们衰老时,我们的眼睛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比如说,随着时间流逝,我们的眼白即“巩膜”,会因紫外光的照射而产生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因眼结膜(即覆盖在眼球前的粘膜)中的脂肪或胆固醇沉积而导致的眼白变黄或变棕——这同样与衰老和紫外线照射有关。

  眼结膜同样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有所变化,结膜变薄就是一个例子。这一现象往往是由于因泪液分泌减少和结膜粘液减少而产生的干眼症造成的。

  当我们衰老时,我们的肌肉力量往往会有所衰退。眼睛内部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我们眼睑中的肌肉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越发虚弱。塑造晶状体的肌肉产生的衰退现象,以及自然晶体因衰老而产生的硬化,将会造成近视眼(无法看清近距离物体),使得佩戴阅读眼镜成为必要。

  年长者中常见的眼部疾病包括:

  黄斑变性:该病症描述了因视网膜中央的椭圆形色素区受损而导致的中央视力与观察细节能力的下降症状。当我们衰老时,视网膜内部的细粒堆积会使这类疾病发生。

  白内障:晶状体浑浊覆盖眼部的症状即为白内障。这可能是因晶状体蛋白质的分解和降解所导致的,而它被认为是晶状体正常老化出现的部分现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因糖尿病造成的视网膜损伤症状。第二型糖尿病是年龄相关性的,而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和病程时间决定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否会进一步发展。

  青光眼:当患有青光眼时,视神经会逐渐损坏,造成周边视野的受损。

  在年长的澳大利亚人中,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眼疾和视力损害的主要病因(在80岁以上的澳大利亚人口中,70%以上的人患有白内障),随后便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3.1%的年长人士中患有)。

  当我们变老时,我们的耳朵会发生什么?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全身上下都将经历变化,包括耳朵。人们的耳朵(指外耳)通常会变得更大,耳垢更易积累,外耳道中的软骨也会增多。

  同时,耳膜硬化和神经系统的改变等症状也是经常出现的。

  这些变化促成了老年人听力损失和中枢听觉处理异常,这些症状使得耳朵无法有效地处理声音。

  这些变化会怎样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作为在眼部和耳部发生的种种变化与疾病的结果,老年人通常会患有一些视力和听力问题,视力问题包括对光线敏感,难以观察远处景物或阅读印刷字体等。

  听力问题则包括难以感知和分辨声音(包括日常对话)、理解日常对话(特别是在听力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如背景噪音或回声较大时),以及处理听觉信息。

  从日常生活工作到参加各类活动,这些困难都在对年长人群造成着干扰。像洗澡和购物这样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活动,患有感官障碍的人却有可能难以完成。这意味着在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问题中他们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视力与听力损失所造成的最大不利影响之一就是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逐渐下降。重度视力受损(视力低下或失明)的人在读唇或理解非语言信息(比如面部表情或手势)时会很困难。

  听力受损的人会遭遇诸如难以感知外界声音或跟进一段对话等交流困难。而对于那些两者皆有损伤的人来说,交流困难的问题还要更加糟糕。他们无法充分地接收语言信息,还会时常错会对话内容。

  感觉障碍问题的处理

  对感觉障碍问题的处理需要专业人士(比如视光师或听觉病矫治专家)的评估,他们会推荐合理的治理方案,方案中可能会包括使用辅助视力或听力的装置。

  语言病理学家也会起到作用,他们会安排含有语言感知训练的康复项目,或针对客户和照看者进行的交流项目。

  早期的诊断和干预会帮助患有视力和听力损伤的人们将感觉丧失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以此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简介:Chyrisse Heine是拉筹伯大学 语言病理学家/听觉病矫治高级讲师。

  (翻译:张爱因    审校:宋娅)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70504_484403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