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川普时代重温电影《千钧一发》

来源:环球科学

--在白人至上的时代,CRISPR-Cas9这样的新基因编辑技术应用意味着什么呢?

导语:电影《千钧一发》描述了一个基因改良人遍布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阶级分层为:最优改良人>次优改良人>自然育种人,审视当下,川普时代的来临,基因编辑技术路在何方?

图片来源: Hulton Archive Getty Images

每当我告诉别人我在从事的研究是关于生命伦理的,涉及生殖辅助和人类遗传增强,他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咦,像电影《千钧一发》里面那样吗?”

20年前上映的,由影星Ethan Hawke,、Jude Law和Uma Thurman主演的《千钧一发》,在不经意间取得能与《银翼杀手》、《ET》等20世纪末期科幻巨作媲美的文化地位。电影描述了在不远的未来,为打造更强健的体格、更敏锐的大脑、更卓越的才能,基因筛选胚胎的应用成为常态,一个通过自然受孕而诞生的年轻男子试图在基因改良人遍布的世界实现自己梦想的故事。

《千钧一发》是个关于生殖“意外”的美好故事,在那个故事里,科学家和遗传咨询师打造不出爱情、毅力以及其它美好的东西,他们只能做到干涉人类的代代繁衍过程。多年来,这部电影告诉大众,科学技术“插手”人类的繁衍过程意味着什么,以及哪类人会有资格得到出生的机会。

当然我们尝试过将基因科技用于造福人类。但是,尝试用它来造出更好的人类无疑会后患无穷。20世纪初,国家一度追捧“优生”,从萨克拉门托到伦敦和柏林的国家政府、地区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淘汰掉“劣种”,以促进国家的发展,这个过程中充满了种族歧视、阶级歧视和残疾歧视色彩。在经历过犹太大屠杀、纽伦堡审判这类事件后,世人认识到“优生”这个概念的提出实属荒谬,而那些科学界、医学界的专家们又该为此承受多少责任呢?

《千钧一发》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展现了另一种优生学的可能性,一种看似由个人、家庭自主决定,且符合自由市场规范和生育自由。《千钧一发》里的那个世界,不存在政府强制要求,但人们乐意去违反《反遗传歧视法》并以此为荣。父母们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固执地认为基因筛选是能让他们不输在起跑线的唯一方法,而经过基因筛选而出生的孩子最终成为了别人期望的附属品。

在这个回顾《千钧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20年前的电影中描述的技术,恰恰与日前的基因编辑工具具有相似性,这部科幻巨作更像是给人类的关于未来科技发展的启示。通过遗传手段干预改造或优化人类并不是个全新的想法,20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的突破引发了对生命伦理的争论,通过体外受精方式,进行胚胎筛选降低特定疾病如Tay-Sachs(家族黑蒙性痴呆症)的技术也应用了多年。

但是,CRISPR-Cas9这种基因编辑工具作为开创性的突破,拥有着可以改变任意基因位点、任意序列,以改变或增强任何基于遗传学基础的性状的能力,意味着它或许可以提供一种更廉价高效的方式打造出《千钧一发》中的那个世界。此外,通过对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改造出的新性状可以传给所有后代。就在三个月前,俄勒冈州的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他们在美国使用这种技术设计的第一个人类胚胎的结果。尽管这些研究结果仍饱含争议,毋庸置疑,这种技术有助于打造一个关于CRISPER的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或许你能打造一个百分百高智商、蓝眼睛、音乐天赋极高的孩子,并让后代永生?

《千钧一发》有深刻意义并不是因为预示了技术发展和创新,而是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导致“优生”运动走向罪恶深渊极端的,不仅仅是当时的生物技术发展、科研计划,更重要的原因是基于对“卑劣”种族仇恨的意识形态将推动“优生”运动作为实现邪恶目的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与电影中相似的社会背景,如白人民族主义、仇外心理和不断扩大的不平等,正在助长美国国内外的优生学思想。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在这个白种人阶级地位再次上升的时代,应用CRISPR-Cas9等技术来预测后代性状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对生殖过程以及人类性状进行干预与增强,是怎么与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那场白人至上主义者游行联系起来的?参与那场游行的示威者声称白人正在丧失在美国的主体地位,呼吁白人联合起来对抗少数族裔。而那些执行层高管号称自己的成功(或其他成就)是源于自己优良的基因,基因编辑技术又意味着什么?

《千钧一发》警示我们展望未来的同时,也要回首过去。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安全可靠地应用于现有病人,则为提高人类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改变胎儿的基因无法与那些促进生育的药物等同。科学技术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中发展着,我们必须确保意识形态的正确性,以防那些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再次成为极右主义的目标。

白人至上主义者们打着促进公共卫生、技术进步或改良人类的幌子已不足为新。因此,当代科学和医学研究者们必须吸取在“优生”时代被利用的教训,确保自己努力获得的成果不会被某些政治幻想玷污。过去的一年已经证明,我们不能再采取“这不可能在美国发生”的想法和做法了。

作者简介:Osagie K. Obasogie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特聘教授和生物伦理学教授,在联合医疗项目和公共卫生学院任职,是遗传学和社会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他是《Blinded by Sight: Seeing Race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Blind》(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13年)一书的作者,以及即将出版的《超越生物伦理:走向新的生物政治》(加州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一书的合编者。

以上立场、观点仅代表作者,并不代表《科学美国人》。

(翻译:周盈宵;审校:么宇辉)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71208_656975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