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寻找:最遥远的黑洞

来源:环球科学

这幅艺术想象图展示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遥远的超大质量黑洞,它是一颗形成于宇宙大爆炸(Big Bang)后6亿9000万年的类星体(quasar)的一部分。

幕后/图片版权:Robin Dienel/卡耐基科学学会

科学家们揭开了早期宇宙中一种罕见的遗迹:目前人类已知的最遥远的超大质量黑洞这种能够吞噬万物的怪物的质量相当于太阳的8亿倍,对于一个如此年轻的天体来说,拥有如此大的质量非常罕见。研究人员在《自然》(Nature)杂志上报道了这一发现。

该研究的合著者,来自美国宇航局加利福尼亚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N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in Pasadena, California)的Daniel Stern说:“这个黑洞在宇宙大爆炸后的6亿9000万年里膨胀速率远远大于我们的预期,这一现象对目前的黑洞形成理论提出了挑战。”

天文学家将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与地面勘测的数据结合起来,用来识别潜在的遥远天体进行研究,然后在智利卡耐基天文台的麦哲伦望远镜上开展跟踪观测。由卡耐基的天文学家Eduardo Bañados带领着工作团队,他们在数以百万计的WISE观测对象中,筛选出值得由麦哲伦望远镜进一步观测的天体。

因为黑洞在早期宇宙中如此巨大,天文学家推测,必须要有特殊的条件才能使其快速膨胀但其潜在原因依旧成谜。

在新的发现中:该星体中心的黑洞正在贪婪地吞噬物质——这种现象是由一种名叫类星体的天体产生。这种类星体特别有趣,因为它形成于宇宙形成之初的黑暗时代。这项发现提供了关于“幼年”宇宙的基本信息,而那时宇宙的年龄仅为当前的5%

来自德国Max Planck天文研究所的合著者Bram Venemans说:“类星体是最明亮和最遥远的已知天体,它是我们了解早期宇宙的关键。”

宇宙开始于一个滚烫的粒子汤,随后在一个叫做大膨胀(inflation)的时期迅速增大。大爆炸后大约400,000年,这些粒子冷却并合并成中性氢气体。但那时的宇宙一直保持黑暗,没有任何光源,直到重力把物质凝聚成第一批恒星和星系。这些古老星系释放的能量引起的中性氢得到激发和电离,或失去一个电子。自那以来,气体一直保持在该状态。而随着宇宙的再电离,光子便可以在太空中自由穿行,宇宙自此开始变得透明。

新发现的类星体周围的氢大部分是中性的。这意味着这个类星体不仅是最远的,也是唯一一种在宇宙再电离之前,能够被观察到的星体。

Bañados说:“这是宇宙最近的一个重大转变,也是一个天体物理学前沿之一。”

类星体的距离是通过所谓的红移测量确定的,即光线到达地球前受宇宙膨胀影响拉伸的程度。红移越强,则距离越远,而被观测的天体也更加古老。在新发现的一个类星体中,根据对该星体中心黑洞所释放出电离碳的测量,确定了其红移量为7.54。这意味着从类星体发出的光到达我们需要130多亿年的时间。

科学家们预测,宇宙中如此明亮而遥远的类星体,大概有20100颗。天文学家们期待着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的欧几里得任务(Euclid mission由美国航天局重点参与)和NASA的广域红外线巡天望远镜(WFIRST)任务,能够找到更多这样遥远的星体

Stern说:“更灵敏的设备正在不断建设中,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有更多令人兴奋的关于早期宇宙的发现。

翻译:李俊廷

审稿:林然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71219_664271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