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除了网络隐私,“监控冷漠”也是一个问题

来源:环球科学

 

每个人都在乎自己的隐私。然而我们不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隐私本身上,对待隐私的态度也很重要。

当人们不再在乎自己的网络隐私时,就表现出了监控冷漠。

这种现象在边缘化社会群体中更值得注意,这是一类自认为无法通过掌控或协商而公平使用数字技术的群体。

随着2013年以Edward Snowden为首的国家安全局泄漏事件曝光,我们对脸书(Facebook)和谷歌(Google)这类网络公司的阴谋有了更深的认识。然而研究表明,在网络监控这一问题上,仍有一部分人表现出冷漠。

 

隐私与监控

在澳大利亚,人们对隐私和监控的态度很复杂。

根据一份2017年的隐私调查,相比于五年前,我们当中70%的人都更关心隐私。

与此同时,我们在网络上的活动越来越多。2017年搜索引擎营销公司Sensis带头的一项针对社交媒体的报告称,目前有大约80%的澳洲网民有自己的社交媒体资料,比2016年调查时上升了10个百分点。数据分析还表明澳洲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地登录社交账号。

并且,大部分澳洲人对最近提出的即将广泛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在Roy Morgan的调查中,只有大约三分之一(1486人中的32%)的答卷对于在大规模数据库中保存自己的脸部信息这一想法表示了担忧。

在数据保留法律以三分之二的支持率通过的情况下,最近的一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民意调查显示了类似的情绪。

因此,虽然我们意识到了监控的问题,我们却认为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的必要;或者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隐私安全正处于险境,却准备做出妥协。

在世界各地,人们对监控的态度各不相同。一项2013年的投票显示接近半数的美国人认为大规模监控是可以接受的。根据2015年国际特赦组织的数据,法国人、英国人和菲律宾人对待大规模监控的态度比瑞典人、西班牙人和德国人更宽容。

 

冷漠与排斥

2015年,哲学家Slavoj Žižek宣称他不关心监控问题(诚然,这一举动暗示着“也许在这一问题上我应该宣扬一种傲慢的态度”)。

并不是社会所有人都需要承担这种风险。澳洲学者Kate Crawford认为数据挖掘和监测对边缘社区的影响更大,包括不同种族、性别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美国学者Shoshana MagnetKelley Gates也赞成这种看法,并写道:

 […] 人们正定期地在那些无法抵抗其入侵的边缘社区测试新的监控技术。

一份2015年的白宫报告发现大数据可以用来在不同背景的人中维持价格歧视。它显示了数据监控是如何“被用来隐藏更明确的歧视形式”。

纽约大学信息法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Ira Rubinstein认为,无知和犬儒主义往往是监控冷漠背后的原因。用户要么不知道复杂的监控基础设施,要么认为自己根本无法避免。

正如白宫报告所述,消费者们对于数据是如何被用于差异定价的情况“一无所知”。

相对于哲学家Jeremy Bentham所设想的压抑的panopticon(一种带有中央瞭望塔的圆形监狱),我们还有另一个概念:Siva Vaidhyanathan提出的“crytopticon”。通常将crytopticon描述为“不应受干扰、不易被察觉的状态。其规模、普遍性,甚至其存在,都应该被忽视”。

但电脑游戏Orwell(这一游戏让玩家扮演监视者的角色)的美术总监Melanie Taylor注意到,许多人尽管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仍然选择保持冷漠:

这才是最可怕的:Snowden揭示出了所有这些问题,却没有人真正关心。

 

脸书(Facebook)陷阱

监控冷漠可以与人们对“固有秩序”的依赖联系起来。正如我的一位媒体学生所指出的,不论用户对他们所用社交媒体的监控状况了解多少,他们都会继续使用这些平台。因为这些平台方便实用,并且“人是习惯的奴隶”。

正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学者Suelette Dreyfus在一份针对脸书(Facebook)的报告中提到的:

脸书(Facebook)已经非常精明地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你的家庭相册、你发给朋友的信息、你的日记、你的联系人列表,它无处不在。

除此之外,脸书(Facebook)和谷歌(Google)用于收集数据和用数据生成“提醒气泡”的算法,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保护隐私

一些人试图把他们自己从社交网络中删除,另一些人想出了一些避免自己在网络上被追踪的办法。

DuckDuckGo或者Tor Browser这样的搜索引擎允许用户无痕浏览。比如Lightbeam允许用户查看他们的个人信息是如何被第三方公司追踪的。MIT设计了一个名为Immersion的系统来向人们展示他们电子邮件的元数据。

监控冷漠比监控本身更加令人不安。我们对待隐私的态度将会影响监控本身的结构,所以多加留心是很重要的。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科学美国人》。

 

翻译:施怿

审校:马晓彤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80105_677891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