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即便你是无神论者,宗教也可能改变你的心境

来源:环球科学

即便许多澳大利亚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基督徒,他们也过圣诞节。

厌倦了亮闪闪的拉花、圣诞颂歌以及童女生子说?

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很多其他国家的12月,人们很难脱离圣诞节的气氛。

但即便你不信奉基督或上帝,宗教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研究表明即使是无神论者可能也有无意识的与宗教相关的信念,这会影响他们的心境。

许多评估显示,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的宗教事业正在衰落,但是基督教仍然是这些国家社会文化和政治的主旋律。

在世俗社会中仍存在宗教符号和传统并不意外。意外的是宗教信仰是如何留存以及影响世俗人群精神世界的。

潜意识地回应上帝

芬兰的一项研究探索了宗教人士和无神论者是如何回应上帝意志的。

研究者用电极测量人们在阅读“我要看看上帝敢不敢让我父母溺水”或“我要看看上帝敢不敢让我死于癌症”这样的表述时的排汗量。出乎意料的是,当无神论者读出这些表述时,他们出的汗和信徒一样多,表明他们对这项挑战的后果同样焦虑。

而那不仅仅是因为无神论者不想让其他人受到伤害。另一个伴随的研究表明,不涉及上帝的简单挑战(例如:“我要我父母溺水”)不会产生有可比性的排汗水平的增加。那么,总而言之,这些发现表明尽管否认上帝的存在,无神论者会表现的好像上帝真的存在。

难道这意味着无神论者每当说他们拒不承认上帝存在的时候是在说谎吗?不一定。而出现这些矛盾行为可能部分因为他们生活在坚信上帝存在的有神论文化中。也许这会让无神论者形成和“外显”相对的——“内隐”的矛盾态度。

外显与内隐态度

外显态度是那些人们可以有意识在头脑中召集而来的态度,能在被问及时表达出来:例如“胡萝卜对我有好处”或“上帝不存在”。

与此相反,人们很少察觉或者完全察觉不到内隐态度——指的是脑中观点间的习得联系,例如“胡萝卜”这个概念在头脑中是如何简单地引出“味道平淡”的概念,或者“上帝”的概念在头脑中如何引出“存在”的概念。

正如这些例子所描述的,内隐和外显态度可能会产生冲突。一个人可能会说“喜欢胡萝卜”而没有发觉由此在脑中产生的相关负联系。或者,他可能会说“上帝不存在”而无意识地把上帝存在的观点也带入了脑中。

如此一来,无神论者一想到挑战上帝做出伤害他们的事会变紧张就讲得通了。

态度如何影响健康

内隐和外显态度可能悬殊差异这一事实与认知失调理论一致。

探索这种心理现象的研究发现,比起行为和自我感知更一致的人,行为(例如:满足父母的期望,做个顺从的女儿)和自我感知(例如:成为独立的女性)两者冲突与较高的神经质和抑郁程度以及较低的自尊程度有关。

同样的,关于自尊内隐和外显态度不一致的人们(这些人报告给研究者自身有较高的自尊,但却对自己有无意识的消极态度,或者反之亦然)要承受消极的后果。他们更倾向于把防御性作为一种负反馈,压抑自身的愤怒,还会因为身体原因暂停工作,休几天假。

在宗教中是否也涉及认知失调理论呢?

宗教与健康

认知失调,以及内隐和外显信仰的不一致可能会有助于我们理解宗教和健康的关系。事实上,宗教信仰积极向上的结果可能会帮助解释为何无神论者存在内隐信仰。

一项关于超过400名美国白人男性的研究显示,其中参加教会活动的人血压较低,另一项研究发现宗教信仰和更高的幸福感有联系。基督徒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的状态反映出他们更加幸福,与社会的联系也比无神论者更紧密,并且有报告显示信仰上帝的人们对于生命最终的归宿有着更少的忧虑,对他们存在的意义也更加明确。

但当宗教信仰没这么浓烈的时候,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报告表明有着中度宗教信仰的人幸福感低于那些信仰极强或极弱的人群。很多因素可能会在其中起作用,但其中需要考虑的一点就是,中度的信仰者内隐和外显信仰冲突可能更明显。

如果这个群体包括这样的人:他们受到宗教教育期间,对上帝和存在感有着强烈联系,但又开始对其产生明确的质疑,那么上述结论可能真的是有一定程度真实性的了。

如果你是个无神论者,那么你对上帝的信仰可能会反反复复,这会将你置于风险之中,往好了说是搞笑的自我矛盾,往坏了说就会不幸福。

就此你可能很想知道怎么做才能降低风险。不幸的是,在对宗教信仰与幸福感之间关联有更清楚的了解之前,我们也无法给出建议。

现在,可以放心假定如果你是个坚定(外显)的无神论者,那么置身于强化内隐信仰(例如:参加圣诞节教会服务)的环境可能会加剧你内心的冲突。

作者简介

Brittany Cardwell 布里塔妮·卡德维尔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副研究员

Jamin Halberstadt 雅明·哈勃斯塔德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

翻译:王瑞琪

审校:马晓彤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80105_678324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