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1105_891394_taonews.html
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药物敏感性及抗药性检测或将为癌症病人带来曙光

来源:环球科学

体外培养条件下的“海拉”细胞,图片来源:MATTHEW DANIELS/WELLCOME COLLECTION

最近,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字批准了一项颇具争议的“尝试权”法案。该法案授予了罹患绝症患者接受可能对症但未经官方批准的临床诊疗的权利。“尝试权”的支持者们认为此举或许能帮助他们延长生命甚至打败病魔,可惜,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尝试权”在传递这样的信号——只要这些病人们拥有了不受限制尝试各类药物的权利,他们就能在已问世的药物中找到对症的那款药。让人们相信一种神奇的治疗癌症的方法是很容易的——毕竟媒体上关于癌症患者各种奇迹般痊愈的报道屡见不鲜。虽然一些还在研发中或是针对其他疾病的药物确确实实帮助到了一些癌症患者,但是这种歪打正着地情况少之又少。一般情况下,对于绝大多数癌症晚期患者,药物已经无法给予他们多少帮助了,而胡乱服药还可能对他们产生伤害甚至缩短他们的寿命。

“尝试权”要想有用就必须找到可以为绝症患者匹配具有潜在疗效药物的方法。长久以来,不管是科学杂志、各种会议、网络还是媒体都想让你相信找到最对症治疗方案的方法是分析患者的DNA,但是大量研究表明,目前基于基因组学的个性化医疗还不够成熟。另外,那种可以为患者匹配对症药的“神迹”其实是一项名为药物敏感性及抗药性测试的技术。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医生们曾尝试用这种方法为癌症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他们先提取患者体内癌细胞样本,将其放入实验室中培养几周,然后通过分别定量注入几种候选药物来观察其中有没有既不会伤害健康细胞又可以消灭癌细胞的特效药。

不过,这项技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实验室中培养细胞会显著改变细胞生理状态,这可能使化疗药物在实际应用时的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早期的药物敏感性及抗药性检测必须要有经验丰富的病理学家用人工镜检的方法来观察治疗效果。

这种方法最终被废止。2011年,美国临床肿瘤医学会声明不推荐这项技术投入临床应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近在药物敏感性及抗药性检测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表明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这项技术在为癌症患者匹配潜在对症药物上的价值。

这些研究进展出自欧洲科学家之手。在这个由芬兰一分子医学研究机构牵头的工作中,科学家们发展了药物敏感型及抗药性检测技术。他们摒弃之前“采样-培养-检测”的思路,采用“采样-检测”方法,在提取癌细胞后立即进行化验,甚至都不分离样品中的健康细胞——只为更好模拟体内环境,这种改进大大缩短了时间。科学家们还用简单的生化检测摆脱了对病理学家的依赖,我们再也不需要用人工镜检的方式检查癌细胞对各种药物的反应了。运用改进后的技术,一群西班牙的研究者们在功能性试验中采用全血样品得到了更令人满意的结果。

许多研究团队还利用这项技术为现有药物寻找新的适应症。譬如阿西替尼,因其具有抑制血管形成的功效,一直被用来治疗肾癌。芬兰的研究人员发现阿西替尼可能对那些已对传统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有治疗效果。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建议重新确定奎那克林的适应症范围,他们认为奎那克林不仅有抗疟疾和抗寄生虫感染的功效,它还可以作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手段。一些研究团队还在对奎那克林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测试它是否能用来治疗其他癌症。另外,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鬼臼苦素(从鬼臼属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化合物)对大B细胞淋巴瘤有抑制作用。

在上面提到的这些案例中,研究人员都是把肿瘤细胞药物敏感性及抗药性测试的一手结果与后续的基因筛查相联系来理解药物起效的机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科学家们是利用检测结果逆向推导作用机制的。

虽然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一开始研究的是血癌,但他们已经将这项技术应用到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等40余种实体瘤的研究中。伦敦一癌症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他们用患者的细胞团来构建评估癌症治疗效果模型的工作。通过这种模型,研究人员可以得到关于药物敏感性、抗药性、阳性及阴性预测价值等方面的良好结果。

波士顿丹拿-法伯肿瘤医学研究所的Anthony Letai博士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刊文介绍了一种他称之为“功能精确肿瘤医学”的方法。在认识到由纯基因组学检测得到结果已经不足为奇,只有很少的患者可以受益后,他提出将药物敏感性及抗药性检测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起来挑战肿瘤细胞并识别其中的阳性表型变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我们无法确定在已知的数千种药物中哪些是对肿瘤有效的,那么“尝试权”就没有任何实际作用。但是,药物敏感型及抗药性检测技术的发展的确为病人们指出了一种新的有潜力的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也创造了共赢的局面:患者不再受病魔折磨,医生们妙手回春,治疗周期的缩短让保险公司省了钱,制药公司给自家药品找到了新市场。

此时此刻,欧洲科学家们正迅速推动着药物敏感性及抗药性检测技术的发展,而美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落后太多。我们需要在基因组学研究上取得更多的开创性成果来惠及患者。是时候大力发展个性化医疗了。

作者:Joe Olechno

翻译:罗广桢

审校:马晓彤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9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81105_891394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