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生物护照”助力追踪濒危鲸鲨的行踪

来源:环球科学

新研究表明,世界上最大的鱼其实比较宅,它们很少远离他们最喜欢的采食水域。而这也暗含着要保护这些濒危鲸鲨(Rhincodon typus),因为研究显示它们的数量在过去30年里减少了一半。

这些庞然大物通常悠闲地穿梭在世界各大洋中、采食浮游生物。它们可以长到20米长、40吨重。以往的研究表明它们可在一年内游动上一万千米以上,还能潜入水下2000米深的地方。基因研究显示这些鲨鱼归类为不同区域的种群。

研究人员在海洋生态学进展系列(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上报告称,这些群落之间的差异比之前人们意识到还要大。为了追踪鲸鲨能移动多远,科学家们对西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三个不同地区共计约1200头鲸鲨的近4200张照片进行筛选。每头鲸鲨的标记各不相同,以便研究人员识别,从而能够观察它们是否在这三个地点之间移动。

研究人员也测量了在鲸鲨小块皮肤上的氮和氧同位素,这些皮肤样本均采集自这三个地区生活的鲸鲨。由于在该地区中生活的动植物体内的氮氧同位素比例各不相同,这些皮肤块本质上就变成了研究人员所谓的“生物护照”,它记录了鲸鲨往来的地方。

两组信息相结合揭示了这些鲨鱼,大多数是年轻的雄鲨,游得并不远。大多数鲨鱼仅在其采食地的方圆几百千米内游动。仅有两头游了2000千米,从莫桑比克海岸附近出发游到到坦桑尼亚的海岸附近。

研究人员写道,这些结果强调了保护特定鲨鱼种群的需要,也不能假想那些健康的鲨鱼会重新繁衍出已经消失的种群。他们补充道,保护鲨鱼也有经济上的好处,因为在许多沿岸地区,有机会观赏鲸鲨已经成为了吸引游客的大卖点。

作者:David Malakoff

翻译:徐天朔

审校:赵欢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81117_894154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