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记者和科学家的相同之处——为了寻找真相

来源:环球科学

Daniel Colón-Ramos (图左) 和Dan Rather正在对话. Credit: iBiology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严峻挑战的时代,真相和事实被围困、被掩藏,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真正的损害。因此,我们必须谨慎行事,必须设法联合起来,为真理服务。

我们之中有一个是科学家,两个是记者。我们年龄、种族、出生背景不尽相同。但是,当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三个人都惊讶于我们有如此多的共同之处。科学家和记者都热衷于对猜测和偏见提出质疑;我们受过训练,去发现隐藏的事实,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也愿意发现新的知识并向世界分享。

这些价值观并不是理所当然能产生的,尤其是在我们当前的政治环境下。众所周知,科学家和记者都面临着一些有关“偏见”和“假新闻”的指控。这些滞后的批评并不新鲜。纵观历史,那些试图掩盖真相的人一直在努力压制科学家和记者的声音。但没有这些人执着地发声,社会必然衰败。因此,面对当前的攻击,我们不能退会自己的“堡垒”,等待暴风雨的过去;我们不能等着别人来填补空白;我们必须面对所有的嘲讽和不屑一顾,并想尽办法向渴望获得科学知识的人分享我们的故事。

不过,我们也认识到,记者和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阻碍合作。科学家经常对记者报道他们工作的方式非常警惕,他们认为记者将自己细致入微的研究简单化了,或者是为了炒作,随意地写出引人注目的标题(这些标题有时甚至是误导)。与此同时,如果科学家们在访谈中大量使用行话,无法解释或者不愿解释自己的发现,只是回答问题而没有任何的警告和解释的话,记者们会感到非常沮丧。

但是,我们认为这种不信任是肤浅的,为了全社会的利益,记者和科学家们能够克服这个困难,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抱负,我们的工作都是观察世界、质疑未知和收集事实。科学家和记者们都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建立在他人的工作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分享自己的发现。科学家们通过论文的形式,与同行们分享;记者们通过报纸、广播或者电影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虽然记者们还会尽可能吸引更多的观众,但其实与科学家有着相同的任务,即传播知识,让知识对社会产生真正的影响。

我们相信自己能够,而且必须克服这些挑战,在科学家和记者之间建立新的联盟。为了实现这种伙伴关系,我们需要更多地交流,不是为了超越对方,而是为了倾听对方的声音。毕竟长久以来,科学一直被许多媒体视为一个小众话题。在交流的同时,学术界也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普罗大众交流,科普的重要性不应该被低估。

我们如何扩大知识的影响力?记者如何帮助科学家接触并获得更多的听众?科学家又如何教会记者学会科学研究中所必须的敬畏、思索和好奇?这两个领域如何能够尝试着走到一起,讲述科学的故事,分享科学思维的力量,以解决我们社会的种种问题?最终,我们必须要创造一种摆事实,讲道理的大众文化,来指导公共政策,教育我们的孩子。

科学家们应该扩充交流、教育和培训的渠道,分享自己的故事——不仅仅是研究数据和成果,更应该是科学探索中对自然奇迹之敬畏。记者们应该寻找更多的科学新闻,编辑们也应该鼓励这类新闻的发表,并欢迎更多有科研背景的人加入记者的行列。

我们需要像对待其他话题一样严肃地对待科学。作为社会公民,我们可以通过订阅科学出版物,在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上阅读并分享有关科学的故事,呼吁记者们准确又不失想象力地报道科学故事。

我们坚信一切都需要慢慢改变。科学家们和记者们多久才能坐下来好好交流一次?普罗大众又有多少机会,满怀好奇地接触科学?这个视频中的对话涉及范围并不广,但它足以激励我们去寻找更多机会。我们相信,其他的科学家和记者们也会有相同的想法和经历。

记者和科学家的联盟,是为了赞扬人类的创造力,是为了培养批判性思维,为了重新定义已知的知识。它通过讲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来激发我们对人性的探索。这是一场能够弥合国家乃至世界的运动。它必须是全球性的努力,因为智慧不应该有垄断。我们知道许多人已经在这一领域付出了很多,现在,让我们也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作者:Daniel Colon-Ramos & Elliot Kirschner & Dan Rather

翻译:喻楚涵

审校:潘燕婷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81117_894165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