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1227_903499_taonews.html
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关于气温上升的好消息和坏消息

来源:环球科学

科学家们相信他们能更好地预测未来全球变暖的程度

科学家们相信,他们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世界气候变化的程度。

好消息:气候变化可能不会像最坏的预测那样糟糕。

坏消息是:但可能比最乐观的预测要糟糕。

昨天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声称,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化前增加一倍,那么气候变暖的科学估计值将被大大缩小。这是一个被称为“平衡气候敏感度”的指标,简称为ESC,是科学家们估计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如何影响气候的关键组成部分。

不幸的是,这也是一个包含重大不确定性的指标。数十项研究试图计算它,但这些研究结果得出了多种可能的变暖情景。迄今为止,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最佳估计结果表明,升温幅度可能在1.5至4.5摄氏度之间。

这是一个范围很广,上限令人担忧的估计结果。工业化前二氧化碳浓度徘徊在280ppm左右,这一水平翻一番将达到560 ppm——而地球目前的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已经接近这个数值的一半了。目前估计地球的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5 ppm。根据IPCC最严格的预测,地球已经被确定至少发生了2℃(摄氏度)的变暖。世界各国领导人正努力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埃克塞特大学的Peter Cox(彼得·考克斯)领导的新研究表明,IPCC最糟糕的预测值可能过高。同时,还表明,其最低预测值可能过低。

这项研究将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升温幅度设定在2.2到3.4℃(摄氏度)之间。研究人员指出,变暖小于1.5℃(摄氏度)的几率不到3 %,大于4.5℃(摄氏度)的几率不到1 %。

利兹大学的气候科学家Piers Forster(皮尔斯· 福斯特)昨日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表示:“如果能真正将“平衡气候敏感度”指标的上限限制在低于目前预期的水平,那么未来发生非常高的地表温度变化的风险将会降低。”他说,“这反过来又会增加把气温升幅维持在比工业革命前低2℃(摄氏度)的机会。”

但正如Forster(福斯特)指出的那样,这项新研究并不完全符合最近关于这一主题的所有研究——这意味着气候科学家之间仍在争论最有可能的气温变化范围区间。

就其本身而言,新的研究采取了不同于其他许多研究的方法。以前的估计常常依赖于历史变暖趋势来预测未来。相反,这项新的研究关注的是,无论长期变暖趋势如何,当今气温每年自然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气候系统的敏感性。通过对历史气候模拟的检验,研究发现年际变化有助于预测平衡气候敏感性。

“帮我睡得轻松一点”

如果这些发现是正确的,它们可以被视为气候方面的一个好消息。

尽管新研究的下限高于先前的估计,但它也表明,我们可以避免最坏情况预测的灾难性气候变化,如IPCC预测的 4.5℃(摄氏度)变暖。

尽管如此,上个月发表的另一项研究也在《自然》杂志上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项研究使用了一种类似的方法来评估未来的变暖,并提出最准确的气候模型——一类最能反映实际气候变化观测结果的模型——也是对未来全球变暖做出最严格预测的模型( Climatewire,2017年12月7日)。

Forster(福斯特)在评论中承认,尽管要解决这场争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但他认为自己最新的研究可能更有份量,这是一份“基于更简单的气候胁迫和响应理论”的研究。

但并非所有的科学家都相信这一点。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气候系统科学英才中心的Steven Sherwood在向独立科学媒体中心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他认为“不清楚是否该对这项研究给予更多的重视,还是重视之前预测出更高敏感性的研究。”

但是Steven Sherwood补充说,尽管如此,“所有的研究都赞同气候敏感度不是很低”,也就是说,对平衡气候敏感度的均值估计总是在2℃(摄氏度)以上。这意味着,即使在新的研究中得出了较为温和的结论,世界各国领导人如果想实现《巴黎气候协定》中概述的气候目标,就必须防止二氧化碳水平翻一番。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对“平衡气候敏感度”的指标的进一步研究就不那么重要了。相反,继续缩小估计范围将使科学家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当前温室气体排放轨迹对气候的影响,以及他们必须采取何种积极行动来改变这些结果。

尽管可能会有更多的争论,但目前的新研究再次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即超过2℃(摄氏度)的门槛不是必然的结局。这至少对Forster(福斯特)来说,这是一种安慰。

Forster(福斯特)写道:“我应该感谢Cox(彼得·考克斯)和同事们帮助我晚上能在床上睡得轻松一点。”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5
./t20181227_903499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