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1227_903546_taonews.html
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嗖!激光刺青可以制造可吃、穿的电子产品

来源:环球科学

 

  科学家们把普通材料的表面变成了电子产品的无毒基底 

  一台计算机控制的特殊激光器将石墨烯图案刻在各种不同的材料上,包括这片面包。然而,除了绘制可爱的猫头鹰外,科学家们希望利用这项技术将电子传感器安装在日常用品上。杰夫·菲特洛/莱斯大学

  现在,想像一下你最喜欢的食物,它的表面有一种非常薄的可食用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也许它们可以告诉你食物的营养成分,或者展示食物生产的地点和时间,甚至展示食物的生产过程,这正是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的方向。一个研究团队通过使用特殊的激光,已经能够在食物和织物等日常材料上蚀刻超薄碳层,这是制造新型电子传感器早期但重要的一步,它们可以变成可穿用的甚至可食用的。

  Yieu Chyan是德克萨斯州休斯敦莱斯大学的一名化学家,他的团队使用激光将不同物体最顶部的碳层转化为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有用材料,这种材料称为石墨烯(GRAA-feen)。它是一种单原子厚度的碳,研究人员正在完善这项刺青技术,将它用于普通的含碳材料,这些材料包括纸、软木、木材、纸板、布,甚至食物,如土豆和面包。

  化学家James Tour指出,他的研究团队使用激光已经在马铃薯和其他物品上制造出石墨烯刺青,物品上的“R”代表他工作的莱斯大学。杰夫·菲特洛/莱斯大学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使得石墨烯呈现黑色,所以用激光制造的刺青看起来像描绘的一样,但研究人员不会在物品表面添加墨水或其他任何东西,碳原子的石墨烯形式已经是算材料的一部分了。

  石墨烯具有蜂窝状结构并且呈单原子厚度片状排列。当激光通过一些材料的表面时,其强大的能量将这些碳原子锁定在材料表面,将它们转化为石墨烯。有时候,激光反而会撞击碳原子,产生无稳定结构的泡沫,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研究人员会再次将激光通过物体表面,第二遍聚焦激光使碳泡沫转化为石墨烯,科学家将这种处理方式称为激光诱导石墨烯或LIG。

  科学家们已经利用LIG方法研究了很长时间,Chyan说:“我们知道它在许多应用领域中非常有用,包括传感、水分解、制造特殊涂层和电池”,但他也补充道,之前只是在一种被称为聚酰亚胺的材料上进行LIG研究,它是一种塑料,莱斯大学团队不希望受限于此。Chyan解释说:“我们希望能够将LIG放在各种不同的材料上。”

  为此,他们改变了方法。他们找到了一种使用多种激光的处理方法来制造LIG。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激光在木质素含量高的材料上的作用效果特别好,这种富含碳的物质存在于许多植物中。例如,在软木、椰子和土豆皮上的刺青效果非常好。Chyan的团队于2月13日在《ACS Nano》期刊上描述了这些发现。

  石墨烯在电子器件上的应用

  石墨烯不仅非常坚固,而且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对在电子器件上使用LIG特别感兴趣的原因。Chyan说:“例如,你可以把LIG放在布上,制作可穿戴的电子产品。想象一下,一件夹克有自己的电源,传感器和接线。”

  James Tour是莱斯大学的化学家,也是这项新研究的合著者。他希望在食物上看到电子传感器。制造商已经将小型计算机芯片放在许多物品上。一种称为无线电频率识别(RFID)标签的芯片可以存储多种类型的信息,人们可以通过使用小型设备扫描标签来检索存储的信息。现在时不时展望一下,有一天,每一样食物都会有一个微小的RFID标签,告诉你有关它的生产地、可以储存的期限、它的生产国和城市,以及到达餐桌的路径。

  LIG标签甚至可以帮助检测危险细菌的存在。怎么样?也许,Tour会说:“它们可以发亮并给你一些你不想吃这些食物的信号。”

  Jian Lin是哥伦比亚密苏里大学的一名机械工程师,曾与Tour合作过,Lin对LIG的应用前景持乐观的态度,他说这项新研究代表着“令人兴奋的工作”。莱斯大学团队的改进主要表明“任何具有适当碳含量的东西都可以变成石墨烯”。

  Lin自己的团队正在探索如何在机器人技术中使用LIG,他说,他们正在测试将它用于能量存储、生物传感器和软件机器人。最新的应用需要用到柔软且可弯曲的材料。

  Chyan也在研究LIG在机器人方面的应用。他想让机器人拥有“触觉”传感器,以帮助它们回应触摸物体时的感受。例如,在机器手套中,LIG可以发出信号表示握东西时需要多紧才能使其不会掉下来,但也不会被压扁。

  作者:TYLER BERRIGAN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4月18日6:45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9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81227_903546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