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大疆承诺要为其新生产的无人机配备“AirSense”功能

来源:环球科学

@ DJI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声音要求为无人机配备“感知-规避”附近飞行器的能力——(通过)加装雷达或光电传感器,就像飞行员透过座舱窗子向周围观察以避免撞击一样。但是加装诸如感知-规避这类的能力在技术上很有挑战性,而且很可能不会被用于小型消费级无人机。

万幸的是,空中撞机的威胁能够通过一种更简单的方式来消除:飞行器可以通过GPS追踪自身位置,随后将这些信息广播给其他飞机,这样任何(飞行器)设备都可以获悉其他飞行器的位置。无人机至少可以接收那些广播信号并向飞手发出警告,或者自动调整航迹以规避飞机和直升机。

事实上,大疆——这一世界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已经准备为其产品配备该项功能,他们宣布:截至2020年,将为所有重量超过250克的新产品配备称之为“AirSense”的能力。

AirSense技术依托于ADS-B。下面让我们用一点时间简单介绍一下它。

ADS-B是“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的简称。事实上这一设备可具体分为两类:接收式和发射式。装备发射式ADS-B的飞机会定期广播自己的位置、高度、速度等信息。这一过程是自动的(A),传输的信息源于(D)机载卫星导航设备,另外这一传输过程没有固定目标,即广播式(B)的,因此就有了ADS-B这一拗口的简称。

装备了接收式ADS-B和空中交通管制器的飞行器仅仅能够接收发射式ADS-B的信号。这套广播载机位置和方向信息的系统使得装备了发射式ADS-B的飞行器无需雷达即可被追踪。部分国家已经开始装备,比如,加拿大在雷达覆盖情况不甚理想的哈德逊湾利用ADS-B管制空中交通。

2017年,大疆为其“经纬 Matrice 200”系列无人机配备了ADS-B接收机,作为无人机AirSense系统的一部分。同年10月,大疆推出了一款名为“御 Mavic-2”行业版的无人机,同样配备了ADS-B接收机和AirSense系统。ADS-B接收机内置于无人机中,以空气为媒介它可以清楚地收到附近飞机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大疆的AirSense系统再将这些信息中继给地面的无人机飞手,后者会听到伴有振动的警报,告知其附近有飞机。

不过,AirSense系统既不会强迫无人机着陆,也不会自动进行任何规避机动。大疆的政策和法律事务副主管Brendan Schulman说,“我们当然可以让无人机实现这样的功能,但我们认为飞手是最适合执行决策的人。”

Schulman表示,所以正在使用大疆的这类高档无人机的飞手立即能够知道附近装备有ADS-B发射器的飞机位置,而且他们确实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目前来自大疆官方的消息是,截至2020年1月,几乎所有新款无人机都将配备这一功能。

这一通告发布的时间并非偶然。截至2020年,美国要求大多数飞机配备ADS-B发射器(除了包括滑翔机、热气球以及仅在管制空域飞行的飞机在内的少数例外)。这正是下一代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所必需的,该系统将主要依赖这些ADS-B信号,而非雷达信号。Schulman表示,“我们据此调整了时间表。”

为无人机配备这一能力有比较重要的意义:这相对容易做到,而且只有在飞手能够知道附近哪儿有飞机和直升机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安全性,即便这些飞机可能很远而不那么容易被看到或听到。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给无人机也也装备上ADS-B发射器呢?这样飞行员就能在驾驶座舱显示屏上看到附近哪儿有无人机。

Schulman解释道,“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告诉我们这样做不合适。”因为如今有太多的无人机,装备了ADS-B发射器后可能超出FAA设在某些地方用于追踪这些信号的系统的容量。即便忽略这一点,考虑到大多数无人机飞得很低。这样做也会不必要地分散飞行员的注意力。

大疆很乐意见到未来某天ADS-B发射器被用于无人机上。但Schulman表示,大疆不会刻意促成这一点,“直到出现更好的(管控)规则来指导该如何这样做。”

作者:David Schneider

翻译:张宇哲

审校:董子晨曦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90826_922684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