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新型锂离子电池设计

来源:环球科学

Chao-Yang Wang团队发明的快充电池。 (图片来源:Chao-Yang Wang团队)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锂离子电池,可高温充电,提高反应速率,放电时冷却电池。新电池有望能通过充电10分钟,为电动汽车提供200英里的续航里程。这种设计扩大规模后,也许能减轻人们对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担忧,不再担心电动汽车需中途充电续航里程,才能安全抵达目的地。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于10月30日在《焦耳》(Joule)杂志上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科学家已认识到,为满足驾驶者需求,有必要开发能极速充电的电动汽车电池。然而,极速充电需要电池在短时间内接收400千瓦的能量,但目前汽车尚无法达到的水平,因为电池有可能因此发生锂沉积现象(在阳极周围形成金属锂),严重影响电池寿命。

常规的锂电池均在相同的温度下充放电,但研究人员发现,在60摄氏度下将电池充电几分钟,然后在较低温度下放电,就能规避锂沉积问题。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机械工程师、资深作者Chao-Yang Wang表示,“除了快充,这种设计还能控制电池暴露于高温充电的时间,从而拥有很长的循环寿命。设计的关键是要实现快速加热,否则电池会在高温下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性能严重衰减。”

为缩短加热时间,在均匀的温度下加热整个电池,Wang和同事设计组装了一个锂离子电池,采用自热镍结构,可在30秒内完成预热。为测试模型,他们对三个专为混合动力汽车设计的石墨袋电池,分别在20摄氏度(控制组)、40摄氏度、49摄氏度、60摄氏度下充电,运用多种冷却手段来维持恒定的充电温度。他们随后对电池完全放电,拆解分析,来确认没有发生锂沉积现象。

研究团队发现,预热到60摄氏度的电池可维持1,700个快充循环,而控制组电池只能维持60个循环。平均充电温度在49 ~ 60摄氏度之间时,研究没有观测到任何锂沉积现象。研究人员还观察到,提高充电温度会大幅降低维持电池初始温度所需的制冷量——控制组电池产生3.05瓦时,而60摄氏度电池只产生1.7瓦时。

Wang表示,“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锂离子电池应避免在高温下工作,担心高温会加快副反应的发生。这项研究表明,在高温下暴露有限时间来减轻锂沉积层现象,其所带来的正面效益,远大于与副反应相关的负面影响。”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技术具有完全可扩展性,因为所有电池都使用工业化生产的电极,同时,他们已展示这项技术在大规模电池、电池模块和电池组中的应用。镍箔的使用让每个电池的成本增加了0.47%,但由于新设计不含当前型号中使用的外部加热器,实际上还降低了生产每个电池组的成本。

接下来,Wang的团队计划进一步优化他们的设计。

他表示,“我们正致力于为高能量密度电动汽车电池实现5分钟快充,且不损坏电池。这将需要高度稳定的电解质、活性材料和我们发明的自热结构。”

翻译:巢栩嘉

审校:赵欢

引进来源:Cell出版社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91202_932499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