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你会为气候变化作出改变吗?

来源:环球科学
青少年气候活动家格蕾塔·桑伯格。(图片来源:Wiki Commons)
瑞典气候活动家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对全世界的领导人进行了谴责:因为他们没能将她这代人从气候变化的影响中拯救出来;她号召年轻人进行气候罢工,并促使全世界数百万人走上街头,要求实际行动。对于许多人来说,桑伯格动情的演讲就像是星星之火。
然而,对我们来说,桑伯格的环保行动比她的言语更令人难忘。她放弃了舒适的航班,吃着冻干食品、不洗澡,乘着零排放的帆船在公海度过了15天,横越大西洋参加9月在纽约举行的气候谈判。 
桑伯格 的牺牲反映了气候变化下隐藏的挑战:如果要遏制全球变暖,就必须改变发达国家当前舒适的生活方式。换句话说,气候活动家的演讲能引起多少欢呼并不重要,因为它让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拯救地球的唯一方法就是改变我们当前的生活方式。
决策者一直在努力思考如何鼓励公众采取更加生态友好的行动,例如减少肉制品食用,减少空调使用,减少航班出行和乘坐更多公共交通。一个永不过时的推断是,当公众通过能源标签(能源之星)、公共服务倡议或媒体消息(“节约水资源,缩减洗澡时间”)获知遏制气候变化的方式时,他们自然会养成绿色习惯。
但我们的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向这一理论泼了一桶凉水。公众不会仅仅因为被告知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而必须通过有力的干预,克服由原本舒适生活习惯的改变带来的强烈抵制,通过诱导才会选择更加绿色的生活方式。因此,找出动因及其背后的心理或将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危机。
为了了解干预措施将如何影响环保行为,我们查看了1976至2017年间在20多个国家进行的83个现场试验中,共计超过300万条的公众习惯的观察记录。我们的研究重心不是量化给定缓解策略下的气候效益,因此我们只探究了政策影响行为的方式。
我们的发现将使大多数决策者、从业人员和环保倡导者感到惊讶。世界上大多数为缓解气候变化作出的努力似乎都是信息干预,但这些运动几乎没能引起人们有影响力的行为改变。旨在影响生活方式选择的信息(例如是否购买节能设备,是否在刷牙时关掉水,甚至在酒店使用多少条毛巾)并不是有效的气候解决方案。
当人们处于强烈的竞争动机之下时,行为干预最有效。社会比较是其中一个例子,即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对环境所做的贡献比邻居朋友少时,他们将改变自己的行为。但只有当细微的背景变化改变人们做出选择所处的物理背景时,这种干预的影响才会最大。这种变化(也称为“助推”)铺下了阻力最小的道路,使得作出环保选择更加方便容易。
例如,当回收箱置于建筑物的每一层而不是仅于入口处时,人们的步行距离更短,更愿意进行回收。同样,由于客人往往不会调节恒温器,因此当空调自动设置为可持续温度(77华氏度)时,酒店能够节省能源。
知道了这些,世界应该做些什么?
认识到公众不会轻易改变其高碳习惯这一点后,决策者便可发挥领导作用。公众必须受到助推。因为相信气候变化或支持碳中立,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弃用SUV而换乘公交车。不能发挥能动性的信息是无用的。若要阻止全球变暖,领导者必须摒弃几十年来仅提供信息而期望公众自己做出“绿色”选择的策略。
如果有计划地加以应用,行为助推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斗争中有力的政策工具。例如,如果公共事业公司默认选择可再生能源(通过选择排除),那么用户无需做任何事就可以减少碳足迹。超市可以通过将肉类和奶制品的商店安排在不易达的区域来减少动物产品的消费。如果城市采取了更多措施来倡导自行车出行(如规划比汽车道更多的自行车道),车辆使用自然会下降。这些策略在州和地方上尤其重要,因为当今美国的气候行动主要就集中在这一层级上。
消费者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如果人们真的想要拯救地球,就一定不能再错误地躲在绝望之后,并要认识到企业对消费者需求做出的回应。就目前而言,这一信息并未得到传达。例如,尽管“乘飞机可耻”运动作为一种二氧化碳减排方式受到了欢迎,但极少有旅行者会选择拒乘。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如果替代方案不够方便或花销更大,仅有14%的受访者表示会放弃乘坐航班。换句话说,自愿牺牲并不是一种广为接受的道德品质。
气候变化迫在眉睫,十年之内,变暖趋势或将不可逆转。然而,尽管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日益增加,但环保行动仍十分缓慢。无端指责工业与决策者采取的行动有限显然是错误的归因。
也许这就是 桑伯格 这类活动家吸引我们的原因。与大多数人不同,她克服了习惯改变带来的困难,用行动践行了她的气候宣言。桑伯格似乎不需要助推、社会影响或强制征税(来做出改变),我们的研究表明这是一种罕见的品质。但我们的发现也表明,通过对社会环境进行部分重构,如与激励措施和法律法规相结合,可能会促使更多的人追随她的脚步。最重要的是,当助推措施设计得当时,这些牺牲将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习惯。
作者:Claudia Nisa & Jocelyn Bélanger
翻译:刘哲人
审校:马晓彤
引进来源:科学美国人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00208_939910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