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百年来,人类在护具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工程师发现,要很好地保护肘部和膝盖等关节部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要同时保障材料的坚固性和柔韧性,也就是说,需要在防止损伤的同时保障灵活度。为此,研究人员正在模仿一种不起眼的海洋动物,它的外壳极好地在保护性和灵活度之间取得了平衡。
许多甲壳类动物的硬壳都是由碳酸钙组成的。一些被称为石鳖(chitons)的海洋软体动物不仅具有碳酸钙硬壳,外壳四周还被一圈坚硬的组织所包围。科学家分析了这种海洋生物的保护外壳,研究了它是如何在不影响防御性能的前提下自由移动的。随后,科学家根据其形状,通过3D打印制作了类似的护具。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李凌(Ling Li)是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师,也是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他所在的团队对材料结构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一路从纳米尺度延伸到宏观尺度。这些科学家共同研究了石鳖鳞片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机械性能。随后,他们又回到更大的尺度,研究鳞片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要知道,石鳖只有一个硬币那么长,最大的鳞片也不过几毫米宽,研究人员必须依靠高分辨率的X射线仪,才能获得动物外壳的三维结构。
研究人员发现,保护外壳的强度是通过内扣结构实现的。每个鳞片都有一个菱形底座(base),延伸至光滑顶面,弯曲后将矿化的鳞片(plate)与相邻鳞片钩连起来。当外力作用于其中某个鳞片时,它也会挤压周边的鳞片,从而分散压力保护鳞片下方的有机体。研究团队与结构设计师合作,用3D打印设备制作了可供人类使用的柔性护具,其中的护膝就可以保护佩戴者免受碎玻璃的划伤。
通过打印好的成品,研究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测试这些鳞片的物理性能,而不仅仅是依靠计算机模拟。弗朗索瓦·巴尔特拉(Francois Barthelat,并未参与这项研究)是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机械工程师,他表示:“这个系统中有很多鳞片都是相互接触、同向移动的,如果你试图用传统的计算机模型来捕捉这个过程,很快就会变成一场噩梦。”他还补充说,把这些结构打印出来,或许可以更有效地展示和研究其中所涉及的原理。
李凌团队测试了不同鳞片的结构,同时还研究了合成护具在压力下的表现。他认为,这种设备可以为运动员或者从事野外工作的科学家提供保护。巴尔特拉表示:“看起来,它可以在保证灵活性的前提下非常有效地防止割伤。”
撰文:索菲·布什维克(Sophie Bushwick)
翻译:林清
文章来源:环球科学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