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全球变暖或会引发新流行病

全球变暖导致阿拉斯加苔原这类永久冻土都开始融化,那么,与此同时,又会有什么样新威胁被唤醒呢?

注意啦!长期休眠的病毒会重新苏醒;致命且毁容性天花会再次复活;欧洲季节性地出现登革热或寨卡病毒。科学家们说,这些通常在灾难电影里才有的故事情节,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种种极端的流行病情境正越来越接近现实。

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迄今已夺走了超过76万条生命。几乎可以肯定这一病毒源自野生蝙蝠,突显了人类不断侵入地球上日益减少的野生空间后带来的危险。

然而,随着人类的生态足迹不断扩大,我们也可能以其他方式引发流行病。气候变化——比如,升温1摄氏度已经造成严重后果——也逐渐成为传染病的驱动因素,其中原因包括携带疟疾和登革热病毒的蚊子活动范围扩大,以及西伯利亚永久冻土解冻后释放出史前病原体。

瑞典于默奥大学临床微生物学研究者Birgitta Evengard说:“在我黑暗消沉的时候,我觉得智人的未来真的不容乐观。人类属于动物,一旦人类扩大活动边界,总要接受相应的报应。”

她补充道:“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身的无知。而大自然却处处都是微生物。”只要一想到那些冻土,气候变化就像一颗安放在俄罗斯、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定时炸弹,其碳含量是工业化以来排放总量的3倍。

联合国气候科学小组IPCC的数据显示,即使人类设法将全球变暖的上限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2015年《巴黎协定》的基本目标),到2100年,永久冻土面积也将减少四分之一。此外,永久冻土里还藏有诸多未知的东西。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地球物理学教授Vladimir Romanovsky说:“微生物可以在冰冻空间中存活很长一段时间。”

他解释说,随着冰面融化,已经冻结了数千年的土壤颗粒、有机物质和微生物将被水流带到表面。“就这样,在解冻的过程中,微生物得以借此传播到现今的环境里。”在一些案例中,一些古老的长期冷冻的虫子已经重现。

永久冻土的碳含量是工业化以来碳排放总量的3倍

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医学院基因组学名誉教授Jean-Michel Claverie说:“种子放入冻土,除了会被冷冻数千年,什么也不会发生。”“然而,当大地变暖时,种子就可以发芽。这与病毒会出现的情况类似。”他补充道。

Claverie的实验室已成功复活了拥有3万年以上历史的西伯利亚病毒。这些复活的虫子只攻击变形虫,但数万年前肯定有其他生物瞄准了食物链的更高端。

Claverie说:“尼安德特人、猛犸象、披毛犀,都病了,接着是大面积死亡。一些让他们致病的病毒可能仍在土壤中。”永久冻土中潜伏的细菌和病毒的数量无法估计,但更紧要的问题是它们的危险系数。在这一点上,科学家们未能形成共识。Evengard说:“炭疽证明细菌可以在永久冻土中休息数百年后复活。”2016年,西伯利亚的一名儿童死于炭疽。而这个病至少在75年前就从该地区消失了。

这个病例被归因于尸体埋葬很长一段时间后被解冻。但一些专家却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该动物遗体位于浅层污垢中,因而会出现周期性解冻。

其他病原体,例如天花或在1917年和1918年间杀死数千万人的流感病毒株,也可能存在于亚北极区域里。Romanovsky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总结到,它们“可能已经被灭活了”

但是Claverie认为,不能排除天花(50年前宣布正式根除的病毒)回归的可能。他指出,18、19世纪死于该病的患者“被埋葬在西伯利亚公墓中,他们在冷冻条件下可保存完好”在可能性较低的地方性流行病中,疫苗是可行的。他补充说,真正的危险在更深的地层:全球变暖可能会使两百万年或更久以前的未知病原体重见天日。

登革热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蚊媒病毒病

如果这些虫子没有宿主可感染,也不会造成问题。但气候变化间接地也影响到了这一点。Claverie说:“北极地区正在进行工业开发,所有危险因素都在那——病原体和携带它们的人。”

古代细菌或病毒的复兴仍然是一种猜想,但是气候变化已经加剧了每年杀死约50万人的疾病的传播:疟疾、登革热、基孔肯雅和寨卡病毒。

位于美国新墨西哥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里负责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的副组长Jeanne Fair说:“蚊子在向北移动,现在已经可以在一些温带地区过冬了。”

“它们的繁殖期也变长了。”

携带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毒的白纹伊蚊原生于东南亚,在本世纪刚开始的十年里来到欧洲南部,此后便迅速扩散到巴黎及更北处。

与此同时,欧洲出现了另一种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名叫埃及伊蚊。不管是因为哪一种蚊子传播的,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在2010年至2019年之间已记录了40例本地传播的登革热病例。

ECDC表示:“如果携带病毒的埃及伊蚊稳定出现,平均温度升高会导致南欧登革热出现季节性的传播。”

至于疟疾,这种疾病曾经在欧洲南部和美国南部肆虐,并且已经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接触疟疾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

IPCC引用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气候变化持续下去,到2050年,将有超过50亿人生活在受疟疾影响的地区,但是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快速的社会发展可能会使这一数字减少到20亿以下。

IPCC在2013年,引用2008年希腊病例的二次上升暗示:“南欧的最新经验表明,卫生服务一旦响应滞后,疾病可能会以多快的速度再次出现。”

非洲在2018年确诊2.28亿例疟疾,占世界总数的94%。而该病媒正在转移到新的地区,特别是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的高原地区。

Cyril Caminade是英国利物浦大学传染病与全球卫生研究所里一位致力于研究气候变化的流行病学家。他说目前传染性热带疾病展现出的状况“令人担忧,因为它们的传播媒介正在扩大,而不一定是传播途径。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关于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人类仅仅才品到开胃酒”

作者:Amélie Bottollier-Depois

翻译:周益安

审校:赵欢

引进来源:法新社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01020_1035946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