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Pixabay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脂质诱发的动脉慢性炎症疾病,也是卒中和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原因。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TUM)和慕尼黑大学医院(LMU University Hospital)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合成多肽,它在体外实验(即在试管中)与动物模型中都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最近20年的研究均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可溶性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是疾病的关键,它们会促进血管炎症。尽管最近的临床研究令人振奋,但是,若要通过抗炎治疗,直接对抗炎症介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仍十分困难。
以往的抗炎疗法主要基于抗体和小分子药物,可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发作、卒中、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免疫疾病。慕尼黑的研究团队如今设计并化学合成了一些短链氨基酸(多肽),其功能类似微型可溶性趋化因子受体。在动物模型中,这些多肽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类全新的多肽,对抗动脉粥样硬化
趋化因子协助身体的免疫细胞进行迁移。趋化因子是炎症疾病的关键,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这也是生物医学研究人员感兴趣的原因。
慕尼黑的研究人员设计并合成的多肽,能模拟特定的趋化因子受体,特异性抑制趋化因子,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不干扰体内趋化因子调控的重要生理过程,这些生理过程可以说是“幸免于难”。
早前的研究表明了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相关疗法的有效性。然而,这些药物不仅干扰有动脉粥样硬化效应的炎症介质,还会抑制炎症介质的有益作用,比如宿主抗感染的相关反应。
TUM多肽生物化学教授Aphrodite Kapurniotu解释说:“我们开发的微型CXCR4模拟物具有选择性,能够区分结合同一受体的两种不同的趋化因子,如本研究的非典型趋化因子MIF和经典趋化因子CXCL12。选择性使得多肽能特异性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通路。”

图片来源:Pixabay
多肽疗法兼具实用性和经济性
Kapurniotu教授补充道:“基于多肽的疗法常被认为是不稳定的,因为体内蛋白酶可能会快速降解多肽。然而,应用各种先进的多肽化学方法能够增加多肽的稳定性,比如,在多肽序列中引入非天然氨基酸。”
慕尼黑大学医院卒中与痴呆研究所的Jürgen Bernhagen教授说:“到目前为止,尽管我们的方法只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模型中得到了验证,但是将来临床的应用可期,特别是因为基于多肽的疗法比抗体便宜得多。”

图片来源:Pixabay
炎症疾病的潜在疗法
慕尼黑的研究人员把研究结果视为该方法的“原则性证明”。事实上,研究发现,基于微型拟趋化因子受体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提示这种方法可用于其他的趋化因子。
因此,全新的分子架构能够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炎症疾病提供潜在疗法。
翻译:陈振翀
审校:巢栩嘉
引进来源:慕尼黑工业大学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