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IPCC的新报告称,随着气候变暖加剧,碳消除“不可避免”

亚马逊雨林,砍伐,鸟瞰图
亚马逊雨林砍伐后鸟瞰图 图片来源:原文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的一份重要报告指出,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于实现《巴黎协定》中迫在眉睫的气候目标至关重要。
报告称,如果不利用树木、技术和其他碳汇从大气中吸收大量温室气体,就几乎不可能实现净零碳排放,这是阻止全球变暖的关键。但有一个问题。如果世界过于依赖碳消除,社会将面临无法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风险,并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气候影响。
碳消除是去除二氧化碳的精妙路线,也是气候科学家、活动人士和政策制定者经常担心的话题。碳消除越来越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其中一些碳消除方式在大规模的处理上得到了更多证明。森林和湿地等许多自然景观能自发地吸收空气中的碳。还有一些技术手段可以使用特殊矿物或“吸碳机”将碳从大气中抽出以去除。
但是,碳消除可以或应该达到多大程度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IPCC发布的报告深入探讨了其中一些问题。报告包含了一整节关于去除二氧化碳的内容,比IPCC以往报告更突出地进行了讨论。
这份报告是IPCC气候评估的最后一部分。气候评估包括三部分内容,前两部分侧重于气候变化科学及其对地球的影响,而最后一部分则概述了人类社会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阻止全球变暖。
这份报告向全世界传达了一个鲜明的信息,即在技术上,实现《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仍然是可能的,但这需要迫切的、迅速的和协调的国际努力以彻底改变地球上的人类社会(引自《Greenwire》,4月4日)。
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是《巴黎协定》最雄心勃勃的目标,这将要求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未来十年减少近一半。世界需要在2050年代初期实现净零碳排放。该报告探讨了全世界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的广泛行动。人类社会所有行业的排放量都必须迅速下降,包括能源、交通、建筑、工业和土地使用。
从技术上讲,通过改用低碳或零碳形式的电力和燃料、发展更可持续的林业和农业、保护自然碳汇等,可以去除人类活动的大部分碳排放。但也有一些难以脱碳的行业,即使尽最大努力,也可能会有一些剩余碳排放。
工业碳排放,二氧化碳,全球变暖
工业碳排放 图片来源:pixabay
此时就需要消除二氧化碳。要实现净零碳排放,就必须抵消这些残余排放,这是完全阻止全球变暖的唯一途径。根据IPCC的新报告,这使得碳消除变得“不可避免”。
但从理论上讲,世界可以更进一步。碳消除不仅可以抵消难以清除的碳排放,其吸收的二氧化碳还可能多于全球碳排放。这是一个被称为“负排放”的概念,如果成功,它实际上可以降低地球的温度。
但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警告说,这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首先,关于使用各种清除策略和技术可以从大气中清除多少碳,科学上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其中一些策略需要权衡利弊或带有副作用,比如自然方法清除碳需要大量土地和水资源,技术方法则需要大量能源。
与此同时,一些政策专家警告说,过度依赖负排放的概念可能会产生危险的副作用。他们指出,负排放可能会让政策制定者误以为,今天减少碳排放的紧迫性比实际情况要小,即使全球升温超出巴黎协定的目标,他们总是可以在稍后将气温降下来。
2月发布的IPCC系列报告共分为三部分,第二部分警告了与全球气温过高相关的风险。气候每变暖一点,就会使地球面临更严重的气候影响,其中一些影响是无法通过事后降低温度来消除的。一些气候影响是不可逆转的。
报告称,如果地球温度暂时超过1.5摄氏度,“许多人类和自然系统将面临额外的严重风险。”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承认,全球升温略超过1.5摄氏度的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大。事实上,这几乎可以肯定。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能源专家、编写该报告的IPCC工作组联席主席Jim Skea在介绍新报告时表示:“地球升温至少会暂时超过1.5摄氏度,这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在技术上仍有可能在不超限的情况下实现目标,但大多数与1.5℃兼容的未来情景至少涉及一定程度的超限,这意味着至少需要一定程度的负排放。
全球升温,限制1.5℃以内,碳消除
全球升温限制在1.5℃的目标 图片来源:pixabay
报告指出,确切的超限数量取决于未来十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的速度。考虑到与低超限或零超限相兼容的情景,以及对负排放的有限依赖,这要求我们从现在起到2030年进一步减少碳排放。
换句话说,碳消除在未来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世界在未来10年的行动。如今,深度和快速的碳减排意味着未来对碳消除的依赖减少。报告明确指出,尽管一定程度的碳消除是实现世界气候目标所必需的,但它“不能替代深度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工具仍然是科学家几十年来提出的解决方案:从今天起,尽快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撰文:Chelsea Harvey,美国E&E News(Essenti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 News)杂志社记者。
翻译:彭容
审校:曾小欢
引进来源:科学美国人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20502_1068657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