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蜗牛毒液也能救命

蜗牛,毒液,救命
图片来源:pixabay
如果在搜集海贝时不小心抓到一只活着的鸡心螺(cone snail),就可能会被它们射出的一支“飞镖”刺中,这支“飞镖”像毒牙一样,充满了具有致命危险且发作迅速的毒液。研究这种物质如何如此高效地劫持人体关键系统,或许对“救命药”的研发有所帮助。这是因为鸡心螺的毒液中含有胰岛素,而胰岛素能够促进细胞中的血糖代谢,许多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
鸡心螺胰岛素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能快速降低猎物的血糖。相比之下,人体分泌的胰岛素起效就要慢得多;而且,为了保持结构稳定,胰岛素分子往往会形成团块,以便更容易储存在体内。不过,只有在解开这些团块后,胰岛素才能发挥作用。然而,鸡心螺则为开发不凝集成团块的胰岛素提供了思路,从而能够使相关药物在治疗糖尿病时快速起效。
海滩,贝壳,软体
图片来源:pixabay
在一项发表于《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的研究中,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物学家海伦娜·萨法维-赫马米(Helena Safavi-Hemami)和同事深入探究了木下芋螺(Kinoshita’s cone snail)胰岛素分子的独特结构。随后,研究人员将这个独特的区域插入人体胰岛素分子的结构中,从而创造出一种复合体,它不再拥有能凝集成团块的区域。
2020年,研究人员利用地纹芋螺(geographer cone snail)做过类似的研究。他们随后检验了其他鸡心螺物种,发现木下芋螺所产生的胰岛素能够以一种前所未见的方式发挥作用。人体胰岛素分子中凝集成团块的区域,也是与细胞受体结合的关键区域,不过,地纹芋螺胰岛素分子将这个区域截短了。值得一提的是,木下芋螺胰岛素分子则直接完全“删除”了这个区域。相反,它有一个独特的细长区域,能够与受体结合,同时并不形成团块。
当萨法维-赫马米将新合成出的复合胰岛素拿给周宏杰(Hung-Chieh Chou)看时,“他告诉我这已经被研究过了。”萨法维-赫马米回忆道。周宏杰来自斯坦福大学,是萨法维-赫马米的合作者。“但是,当我们仔细研究后,却发现它具有如此不同的生物机制。”他们采用尖端的成像技术,清晰地观察到这个新的复合体是如何与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然后改变形状的,而这是之前关于复合胰岛素的研究所未揭示的细节。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生物化学家迈克·斯特劳斯(Mike Strauss,未参与这项研究)表示,这些研究发现有助于更好地阐释胰岛素总体上的作用原理。斯特劳斯补充道:“这也为人工合成胰岛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海洋生物,物种,研究
图片来源:pixabay
现在,这支研究团队正在进一步探究这种复合胰岛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也是设计非凝集型胰岛素所面临的挑战,而这种具有独特结构的复合分子或许能克服这些挑战。但它仍需要通过许多测试。萨法维-赫马米表示:“这就体现了拥有一个‘名录’的益处。”因为不同鸡心螺物种所产生的毒液成分各不相同,而且,其中可能包含独特类型的胰岛素,以及其他有用的分子。鸡心螺的毒液由数千种物质组成,因此,只要我们继续仔细研究,就有可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发现。
撰文:安娜·罗杰斯(Anna Rogers)
翻译:赵欢
审校:王昱
引进来源:科学美国人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20621_1070771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