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因为蚊帐,蚊子换了个咬人习惯

蚊子,蚊帐,叮咬
图片来源:pixabay
每年感染疟疾的人数超过2亿;因此死亡的人数大约为50万,大部分在非洲,其中很多是儿童。而这些令人震惊的数字已经是情况改善后的结果,自2000年以来,死于疟疾的人数已经减少了一半。在许多地方,一种非常简单的工具主导了这场斗争:经过温和杀虫剂处理的蚊帐,它们可以防止人们在睡觉时被蚊子叮咬。
人和蚊子都是疟疾传播周期中的棋子。如果被感染的人被蚊子叮咬,蚊子就会从他的血液中感染寄生虫,然后传给下一个被叮咬的人。蚊帐有助于让睡着不动的人躲避蚊子的轻易袭击。但现在,一些蚊子似乎放弃了夜间作战。
疟疾,寄生虫,感染
图片来源:pixabay
“在非洲,传染疟疾的蚊子正在改变它们的叮咬行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ersity)传染病动力学中心的昆虫学家徐恩浩(Eunho Suh)说道。“它们通常在晚上咬人,但由于蚊帐的大量使用,这些蚊子开始在傍晚或早上咬人。”
徐和团队想知道,蚊子叮咬时间的这种变化是否对疟疾的传播有影响。在实验室里,他们给按蚊(Anopheles,传播疟疾的蚊子)提供了下午6点、半夜零点和早上6点吸血的机会。即使实验室温度一直保持在27摄氏度,晚上和早上蚊虫叮咬的传染性也与午夜持平。
但在温暖潮湿的热带地区,夜间的温度比白天稍低。当研究人员引入温度变化后,晚上咬人的蚊子更可能携带健壮的疟疾寄生虫。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Evolution)杂志上。
传染,吸血,温度变化
图片来源:pixabay
“不同时间段蚊虫叮咬的传染效果并不相同。是的,与午夜或早上的蚊虫叮咬相比,晚上蚊虫叮咬传染疟疾的可能性最大。”
徐认为,蚊子具有传染性的可能性差异与疟疾寄生虫的成熟方式有关。当蚊子体温过高时,疟疾寄生虫的生长会变得困难。但如果蚊子在黄昏时分从血液中感染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就有更多时间在夜间较凉快的温度下完成它们的发育。
接下来,徐想在非洲对野生蚊子和野生疟疾寄生虫进行类似的研究,看看实验室内的研究结果是否依然成立。不管怎样,蚊帐仍是一个重要工具。不过,了解敌人的行为在任何斗争中都至关重要。
翻译:页一
审校:石云雷
引进来源:科学美国人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20721_1071818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