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环境极寒极烈,你知道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南极考察队的科研人员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垃圾该如何处理吗?
1.为什么人类不能和企鹅一样直接拉粑粑呢?
在南极之所以不能直接排便,要选择电加热焚烧的方式来处理排泄物,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南极的环境污染。
南极被誉为世界上最冷的陆地。恶劣的气候环境导致其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甚至更为深入的南极洲腹地几乎是一片不毛之地,可以说几乎没有分解者。
因此,如果把排泄物留在南极,垃圾被降解的速度将十分缓慢,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
而南极“土著”企鹅与海豹等动物的粪便中富含氮元素,在南极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据研究发现,其不但可以给苔癣及地衣植物供给养分,也能让极地各种微生物得以存活。
2.“固”“液”分离,专项专治
南极室内的厕所,其马桶形状和家用马桶外观相似,但运行的原理却截然不同。采用的是“电加热处理”,烧成灰烬后统一处理。
(焚烧式马桶示意图)
小便也有专门的尿袋,也需要妥善保存,通过污水净化再排至大海。
值得一提的是,近来在考察站里,人的粑粑也开始以“生化处理”为主。只有在考察途中用特殊的马桶。
3.除了粑粑,其他的垃圾也需要焚烧吗?
1991年会议通过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包括中、美、英、法、苏等23国签署了议定书。
议定书为保护南极大陆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对“垃圾”的处理及排放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各个国家的南极考察站一般都需要建有垃圾处理站,分为固体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两类。
处理固体垃圾的设备主要是焚烧炉,经过焚烧炉的高温焚烧处理后,通常只剩下极少量的灰烬。
对于考察站上无法处理、不能燃烧或燃烧时会产生有害物质的垃圾,需要尽量减少体积,比如玻璃瓶要打碎、易拉罐要压扁等,妥善保管,待船运回国内处理。
污水处理多采用生化膜处理,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微生物来消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使污水净化后排至大海。
南极广阔而神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自人类的极地考察活动开始后,这片“净土”便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当我们迈入这座神秘而危险的南极大门时,要将“环保”二字深深印在脑海,将“生态”时时付诸于实践,用“科技”的力量守护这片广袤的土地,让这片“净土”永保最初的纯粹!
高登义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