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0510_766159_taonews.html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开博时间:2017-03-22 17:15:00

特别策划、询诊热线、名医谈病、专家评药、选药指南、专家门诊、医药新知、养生之道

文章数
分享到: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

2018-05-10 22:16:00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梦中充满了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景象。一个多世纪以来,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一直想参透这一睡眠中独有的“思考方式”。但由于梦时常违背逻辑,而且似乎被紧锁在做梦者的脑中,无法实时将内容告知外界,而使“梦到底有什么用”成为了一个谜。

  近年来,通过多导睡眠图、脑电图(用电极测量头皮电流从而获得脑部活动信息的方法),以及利用传感器测量眼动、肌肉紧张度、心率、呼吸量等,研究人员对“梦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多种诠释。

  梦是欲望被压抑的一个出口?

  19世纪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了梦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梦是一个“出口”,表达了人的潜意识,尤其是清醒时被压抑的欲望。梦的内容不会直接体现这些令人困扰的欲望,这些欲望在睡眠时可能仍然会被自身的过滤功能所遮掩,因此梦有时候会有奇怪难解的故事。此后,大多精神分析学家们推广了这一学说,断定梦境表达了人们日间没有满足的欲望,不管是自己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的。弗洛伊德还认为夜惊体现的是已经忘记的心灵创伤。

  弗洛伊德的理论被广泛传播,许多病人时至今日仍然相信,但这些理论从未获得任何科学验证。恰恰相反,好几项实验得出了与弗洛伊德理论相悖的结论。神经科学家伊斯梅特·卡拉坎就曾在1970年要求一群年轻男性两周内不进行自慰或发生性关系,以此来了解他们与情色内容有关的梦是否会增多,然而结果是完全没有。

  梦是大脑在夜间运转的副产品?

  面对“梦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哈佛大学教授艾伦·霍布森的回答比较极端:没有意义。他认为,梦仅仅是脑在夜间运转产生的副产品。他认为有一种“激活器”启动了海马体及大脑的感觉和情绪区域,这些区域随后利用我们的记忆制造出了图像和感觉。这个激活器可能是蓝斑区,也就是脑干中的一个小区域,它不仅可以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抑制肌肉运动,而且还可以引起指尖的颤动或眼球的转动。

  某些脑区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活动较少,尤其是掌管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层区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一阶段的梦中有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异事件。另一些区域反而特别活跃,例如视觉区域和运动皮层,因此梦中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动作和画面。掌管情绪的杏仁体在梦中也经常过于活跃,因此许多梦情绪色彩丰富。快速眼动睡眠期间,脑干中的蓝斑区还会抑制身体动作(患有某些病的人除外)。不过,在慢波睡眠期间,科学家还没能建立起脑活动和梦境的相关联系。

  有证据显示,构成梦境的一些基本元素的确是由脑干提供的。这来自于对一种罕见病患者的观察。罹患这种病症的人丧失了精神上的自我激活能力,即使清醒时脑中也不会自发产生任何想法。但科学家发现这些患者还是可以做梦,尽管梦非常短,并且很少有什么剧情。也就是说,在脑干激活器的作用下,患者脑内出现了一些画面,但是仅此而已,因为人脑剩下的部分无法继续“编织”梦境。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梦中天马行空的故事就是脑为了解释脑干提供的内容而做出的混乱尝试。美国神经学家霍华德·罗夫瓦尔格将这种观点总结为“梦产生于脑干,脑的其他部分将它装扮起来”。

  梦是模拟险境教人如何免于死亡吗?2000年,芬兰图尔库大学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安蒂·雷翁索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理论,他认为梦境是用来模拟一个险境,做梦可以让人学着更好地面对危险。

  雷翁索发现梦中时常出现攻击、追逐和危险动物等画面。青年人的梦中60%~77%都是充满威胁的,而研究人员通过解读猫狗的梦中动作发现,它们的梦也充满了猎杀和搏斗。这位心理学家认为,做梦可以训练我们的逃脱、反击、适应等自卫能力。从这一点来看,梦的效果比想象更好,因为睡眠者是真的相信自己身临其境,感受到真实环境中的情绪并全方位沉浸在一个三维环境中,所有感官和运动器官都被调动起来。

  2007年蒙特利尔大学的托雷·尼尔森的研究支持了模拟险境的理论。这位心理学家分析了200位刚生完孩子的母亲的梦,发现其中86%与她们的婴儿有关,而更有73%的梦描述了她们的婴儿处于险境(如孩子因为母亲的疏忽而在婴儿床里发生窒息,或是从摇篮掉落等),母亲做了这样的梦后时常突然醒来。

  在医院睡眠疾病科,所观察到的情况也支持了这种理论:几乎所有夜惊的情况都是患者梦到了天花板坍塌、溺水、毒蛇等迫在眉睫的生命危险,患者会因此奋力逃离睡床,而与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有关的噩梦则主要与攻击行为有关,在这种情况下睡眠者会猛力挥拳踢脚来反击梦中的攻击。

  做梦可以更好地消化负面情绪吗?

  科学家研究发现,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梦中尤其容易充斥着负面情绪,这是因为该阶段脑部杏仁体(脑的情绪中心)十分活跃。蒙特利尔大学的托雷·尼尔森和罗丝·列文提出,在这个睡眠阶段,脑的特殊配置让其可以通过“空转”来让自己更好地适应记录下的图像和情绪。此外,他们还认为主管短时记忆的海马体会与杏仁体对话,将前一天产生的恐惧或困难情绪与其他一些可能不相关的、更加中性的事物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消化”这些负面情绪,这正是梦中一些毫不相干的事物会奇怪地联系起来的原因。

  更广泛地说,这样的情绪训练可能也是睡眠的一个功能。有这样一种说法,从绝望走向希望最短的路径就是睡个好觉。2011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马修·沃克做了一个实验。他向实验对象展示了一些可怕的画面(战争画面或杀人现场),并发现实验对象的杏仁体首先有强烈激活反应,但当实验对象睡了一晚后,第二天再展示类似画面时他们的杏仁体就几乎没有反应了。这说明,脑已经非情绪化,且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存储了信息。另外,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脑前部掌管理性思考和自我控制的前额叶被激活,而杏仁体的活动变得更弱,这就好像理智与情感在进行一场辩论,最后持久地改变了两者的关系,最终梦中之人因此受益。

  梦会加深记忆使学习效果更好吗?

  另外一个理论认为,梦会对前一天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重组并重现,从而加深对事件的记忆。许多实验证实,在学习之后睡一段时间可以提高学习质量,比在同样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清醒记忆更深。例如新学了一段钢琴曲,睡后再弹相对而言犯的错更少,弹的速度也更快。在一个长时间午休(1个半小时左右)或是睡一整晚之后,记忆效果可以提高20%。另外,一些在学习中激活的大脑区域 (甚至具体到激活的神经元)在睡眠期间会被重新激活,且激活强度很大,第二天学习表现会更好。

  这是否说明,学习的内容会反映在梦的内容里?

  似乎的确如此。许多研究显示,夜有所梦(地点、事物、任务)确实和日有所遇相关。2003年,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马格达莲娜·福斯和同事曾让受试者记录并比较自己两周间的梦境和白天的活动,他们发现大多数梦的主题、情绪和人物都与近期发生的事件有关。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上一篇:开春多吃9种食物
下一篇:养生流言的真相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