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1021_1036053_taonews.html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开博时间:2017-03-22 17:15:00

特别策划、询诊热线、名医谈病、专家评药、选药指南、专家门诊、医药新知、养生之道

文章数
分享到:

游戏成瘾原是多巴胺作祟

2020-10-21 13:11:00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周滟团队在一项猜牌任务脑功能研究中发现,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的大脑对奖励的敏感性增高,而对惩罚的敏感性降低,导致他们为了获得即时奖励而忽视长期的严重负面结果。周滟就相关成果在2018年北美放射年会作大会发言。

  周滟打了个比方,在人类大脑里存在着一个随时随地想要犒赏自己的“小人儿”,他最喜欢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是人体兴奋和欢愉的情绪源泉,其分泌遵循一套精密设计的原则,这套原则起着正向诱导作用,促使人们去学习、进步、适应环境,被称为强化学习及大脑奖赏机制。然而,当勤奋的“小人儿”不再愿意忍受由正常途径产生多巴胺时,会通过作弊的方式绕过原本精密设计好的强化学习这条路径,通过自我刺激的方式,比如嗑药、酗酒、赌博、打游戏等,产生多巴胺。这时,大脑就“成瘾”了。

玩游戏

  研究发现,在正常的游戏玩家的大脑中,以前额叶皮层为核心的认知控制回路可以制止成瘾行为的形成。但是一旦控制回路的结构或功能受到损伤,成瘾就变得轻而易举。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额叶-纹状体子环路存在静息态及动态功能连接异常,从神经影像层面揭示了网络成瘾的形成机制。研究团队进一步解释了男孩更容易发生网瘾的神经机制,男孩左侧额上回眶部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其行为冲动性增加,行为抑制能力较差。

玩游戏

  该研究团队联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杜亚松教授团队,对一组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进行了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治疗为期12周,每次90~120分钟,涉及主题包括辨识并控制情感、父母与子女之间健康沟通的原则、处理通过互联网获取内容的技巧等。治疗后,孩子们的网络游戏成瘾严重程度降低,一些关键成瘾相关脑区(壳核、眶额叶皮层、扣带回)发生了功能上的改变。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