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康复,中西医结合更有效
2021-09-08 13:19:00据资料报道,约70%的中风患者多在冬季发病,中风也被临床医生称为“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中风又叫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脑出血等。中风患者经及早抢救,大多能捡回一条命,可有3/4的患者会留下偏瘫、失语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中风后尽早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能更大程度地恢复肢体功能。现在,临床多推荐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多管齐下,可取得较理想的康复效果。
中西医结合,主要是在进行西医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融合中医治疗方式,采用中医特有的方药、按摩、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
方药
中风康复过程中,西医会对已确诊的高血压、动脉硬化者,进行规范化的降血压、调血脂、抗血小板治疗,并定期复查。在此基础上,可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能全面调节患者的身体状态,争取更理想的效果。
风痰淤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头晕目眩,口舌歪斜,言语不清或不语,舌质暗,舌苔白腻。方药:桃仁、红花、天麻、半夏、陈皮、川芎、地龙各10克,钩藤30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剂。
痰热腑实型: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不清,偏身麻木,口舌歪斜,头晕目眩,咳痰或多,腹胀便秘,舌质暗红,舌苔黄或黄腻。方药: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胆南星各10克,全瓜蒌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气虚血淤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清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自汗出,手足浮肿,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方药:黄芪50克,红花、桃仁、川芎、当归、赤芍、地龙各10克,水煎服,每日1~2剂。
穴位按摩
中风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就是丧失运动能力,也就是肢体瘫痪,它主要是因为大脑损伤后导致支配一组肌肉的神经无法工作。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未受损的神经肌肉功能增强,补偿和代替受损神经肌肉的功能,使运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在阶段性进行被动训练、主动训练的同时,可采取穴位按摩的方法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
主要选取百会、风池、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穴位。百会位于巅顶部,为百脉之宗,与脑部联系密切,与风池、曲池、足三里等穴位相伍,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血管性头痛以及眩晕等。对于昏迷不清、意识模糊以及语言障碍者,还可以选取具有开窍醒神功效的穴位,如人中、三阴交、百会以及四神聪等。
针灸、针刺
针灸、针刺与穴位按摩的机理相同,但效果更好。对于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先进行吞咽造影,确定是口腔问题还是环咽肌痉挛问题,如患者在咀嚼过程中舌体不能翻转,则需将其舌体拉出,用针刺舌下金津、玉液两个穴位,同时对其舌上也进行相应刺激,确保舌头的灵活度。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可以根据失语的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头针治疗,再配合全面的语言训练。对于存在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者,需要对关元、三阴交以及太溪等穴位进行针灸,并联合电刺激治疗,全面提升患者神经的敏感性,使得症状得以改善。
这与西医的神经促通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神经促通技术是指根据人体神经正常生理及发育过程,即由头到脚,由近端到远端的发育过程,运用诱导或抑制的方法,使患者逐渐学会以正常方式去完成日常动作的一类康复治疗手法。临床常用的有Brunnstrom方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Bobath疗法等。
此外,将西医的运动想象疗法与中医的气功冥想疗法相结合,也可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缓解肢体痉挛等情况。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快乐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