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开博时间:2017-03-22 17:15:00

特别策划、询诊热线、名医谈病、专家评药、选药指南、专家门诊、医药新知、养生之道

文章数
分享到:

糖尿病管理7要点

2021-09-17 12:50:00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至今无根治办法。但是,这不能代表一旦发生糖尿病,患者对此就无能为力。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病情,过着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糖尿病管理的7个要点。

  1.坚持测血糖

  坚持测血糖,能够提高患者对自身血糖水平的敏感性,一旦血糖水平超过控制目标,需要对治疗计划进行合理调整,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有统计发现,正确的自我血糖监测可使死亡风险降低51%,心脏病、中风、失明和截肢等并发症风险降低32%。

  2.每年至少测2次血压

  与未患有糖尿病的人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更高。临床统计发现,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一半以上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显著增加了心、脑、肾和其他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还常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脂紊乱、白蛋白尿、高凝状态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终末期肾衰的危险性要增高5~6倍。因此,糖友每年至少要测2次血压,以早发现、早治疗高血压,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保护心、脑、肾等器官。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是低于130/80 毫米汞柱。

  3.每3~6个月测量1次血脂

  糖尿病患者是冠心病和卒中两大疾病的庞大潜在人群,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糖尿病大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而糖尿病患者的胆固醇控制水平,正是当前并发症管理的最薄弱环节。这提示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测量1次血脂,并根据心血管疾病风险水平,确定自己的胆固醇治疗目标。

  4.每年检查1次眼睛

  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失明的几率高出25倍左右。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成为老年性视网膜变性的四大致盲因素之一。因此,一旦确诊糖尿病之后,建议养成每年检查1次眼睛的习惯;患糖尿病10年以上者,更应增加检查频次。眼底检查方法,一般是使用眼底镜进行观察,有特殊需要时也可采用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方法。

  5.定期检查足部

  长期的高血糖容易导致血管以及神经病变,使患者出现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因此,患者平时要经常观察自己的足部有没有红肿、疼痛、皮肤的感染或者是破溃。如果发现相关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患者到门诊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筛查——利用直径不同的细尼龙丝来检查触觉,缺乏触觉的患者发生足溃疡的可能性很大。当出现足部苍白或发紫,休息时疼痛,有时伴有针刺觉异常,皮肤常发凉,有营养不良的改变如毳毛缺失和趾甲萎缩,足背动脉甚至腿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应进一步作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与足的动脉,测定踝肱指数。如果怀疑有严重的缺血或非创伤性检查发现异常,应行血管造影。

  6.每年必做肾脏检查

  人体长期血糖升高,迫使肾小球持续处于高过滤状态,久而久之,肾小球不堪重负,就会出现损伤、硬化,甚至衰竭。从某种意义上说,糖尿病发生后,就意味着肾脏功能损伤的开始。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虽然可以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但无法阻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检查,并评估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了解肾脏健康状况。

  7.定期称体重、量腰围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诱因之一,患者可通过称体重、测腰围来判断自身胰岛素抵抗程度。通常来讲,体重越重,腰围越大,胰岛素抵抗就越严重,使用胰岛素的疗效就会欠佳,同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会升高。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