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要做好康复训练
2021-10-11 15:53:00入冬以来,厚重的衣服让人们的行动变得相对笨拙,加之一些路面可能会有冰雪覆盖,相对较滑,因此而发生摔倒引发骨折的病例也增多了起来。
骨折以后及时进行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原来的肢体功能。但“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的愈合需要一个过程,一般经过治疗后,需要长时间卧床,这就增加了膝关节粘连、僵硬及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给膝关节功能恢复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那么,骨折大约需要多久可以康复?进行哪些训练可以加速康复进程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骨折愈合“4部曲”
骨折部位的愈合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
1.肉芽修复期:发生骨折时,除了骨组织被破坏,周围的软组织也同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伤后4~5小时,骨折部位血液开始凝固,形成含有网状纤维素的血凝块。另外,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等从骨折两端同时向血肿内生长,这些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吞噬细胞从各个方向侵入血凝块和坏死组织,通过不停地分裂达到清除积血、形成肉芽组织的目的。肉芽组织进一步转化,成为纤维组织,将两个骨折端连接在一起形成纤维愈合,称作“血肿机化”。这一过程大约在2~3周内完成。
2.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折端附近的外骨膜增生,新生血管长入其深层,开始膜内骨化,髓腔内的内质膜同时产生新骨,但较缓慢。由血肿机化而形成的纤维组织大部分转变为软骨,经增生变形而成骨。这个过程约在伤后6~10周内完成。
3.成熟骨板期:患处的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排列也逐渐规则。此期也叫“临床愈合期”,在伤后8~12周内完成。
4.塑形期:再生的骨需要根据人体力学进行不断的改建,即不断有破骨细胞吸收和成骨细胞形成新骨。如果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处可完全恢复原状,髓腔重新畅通,不留任何骨折痕迹,最终达到正常骨骼的结构。
有针对地进行康复训练
临床上,对于骨折的治疗,坚持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3原则。可见,康复治疗是手术的延续,骨折后康复就是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有效地改善和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骨折愈合,避免组织粘连、瘢痕形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骨折后机体功能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继发症的发生。具体的康复治疗,要针对上述“4部曲”进行。
在肉芽修复期,患者需要严格制动、固定伤口、防止感染、减少出血,以免造成二次损伤。康复治疗需要根据骨折程度和具体部位选择治疗方法,主要有:适当活动未被固定的患肢关节,比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泵踝训练、支腿抬高训练;对于已经被固定的患肢,在手术疼痛缓解之后,就可以从小范围到大范围开始活动骨折两端的关节;骨伤局部可利用红外线治疗仪或者频谱治疗仪进行照射。
在原始骨痂形成期,患者可酌情考虑去除石膏等外固定,进行关节活动的不负重锻炼及周围关节的伸屈训练,可有效地防止肌萎缩,促进骨折周围肌力的恢复和髋、膝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经测试,肌力在3级或者3级以上者,可适当使用常规的办法增加阻力锻炼,同时配合肌肉按摩;受累关节进行各轴位的主动、被动活动。但过程中还不能用力,否则容易再次骨折。
在成熟骨板期和塑形期,主要采用摆动练习、活动受累关节轴位,或者通过拉力器、弹簧等健身器材和外界助力及自身力量等进行抗阻力练习。同时,利用超声波、红外线及中药熏洗等物理疗法辅助康复治疗,达到增强肌肉力量,恢复肢体功能的目标。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快乐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