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开博时间:2017-03-22 17:15:00

特别策划、询诊热线、名医谈病、专家评药、选药指南、专家门诊、医药新知、养生之道

文章数
分享到:

小儿麻醉并非成人麻醉的“缩小版”

2021-10-22 10:42:00

  寒假来临,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比平日增多不少。有自主意识的患儿在接受手术治疗时,必定会出现疼痛等不适感而无法配合手术,这时候,麻醉就成为使小儿镇静下来的有效方式。那么,小儿麻醉有哪些方式?又与成人麻醉有哪些区别?麻醉到底会不会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呢?

  小儿与成人的区别在于“生长和发育”

  自出生至12周岁被称为小儿年龄范围,即1个月以内称之为新生儿;1周岁以内称为婴儿;2~3周岁称为幼儿;4~12周岁称为儿童。其中,1~3岁是儿童发育发展的黄金时段,也是其逐渐发育成长并适应外界环境的过渡阶段。

  虽称为小儿,但其器官以及组织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因为小儿因生长和发育的原因,身高、体重存在巨大变化。所以,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清除过程可能不同于成人;即使药物浓度一样,药效反应强度和性质也可能不同;疾病的种类也不一样,有些疾病仅仅发生于儿童,有些疾病的病程与成人不一样,病因也不尽相同。

  建立有效气道是关键

  小儿麻醉的给药途径多样,包括静脉给药、吸入给药、直肠给药、鼻腔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其他还有(依据麻醉方法)椎管内给药(包括骶管给药)、蛛网膜下腔给药、神经阻滞(药物注射与神经丛周围)等。小儿由于其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在麻醉时容易出现气道梗阻或呼吸抑制,其麻醉的首要原则就是选用可以保持气道通畅、方便控制呼吸的麻醉方式,所以幼儿主要采用插入气管导管或者喉罩的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可按全身麻醉药进入人体内途径不同,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两大类,必要时可利用口服、直肠灌注、滴鼻或者肌内注射等途径给全身麻醉药或镇静药,对诱导起辅助作用。请家长放心,无论如何麻醉诱导,医生均会按小儿的年龄和体重准备合适的器械,如喉镜、面罩、气管导管等,且诱导会在基本的监护下进行,以防小儿突然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喉痉挛或者插管困难。更重要的是,小儿麻醉已经从过去的仅仅让患儿“无身体疼痛”转变为同时注重患儿“无心理创伤”。

  超声技术让麻醉更安全

  近年来,伴随可视化技术在医学中应用的扩展,超声技术也逐渐在临床麻醉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实时动态超声、经食道超声、超声引导下穿刺,等等。这些实践可以为麻醉医生在术中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带来帮助,改“盲探”为“可见”,更加提升了麻醉安全。

  小儿各种神经血管相距非常近,在穿刺的过程中极易对周围组织结构造成损伤;儿童配合性差,神经阻滞多在全身麻醉后进行,患儿无法描述穿刺时的感觉,更加增加了损伤周围结构的风险。基于以上原因,使得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在儿童中的应用显得意义更大。

  麻醉药物不会影响孩子智力

  有些孩子因为一些疾病需要做手术,如小儿腹股沟疝、隐匿性阴茎、包茎等,家长听说麻醉会让孩子变笨,今后记忆力变差,就迟迟下不了决心,使得病情一拖再拖。实际上,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孩子全身麻醉后的智力会较麻醉前下降。200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咨询委员会总结认为“基于现有的证据,没有必要改变临床麻醉现状”;2013年专家观点认为“就算(假如)麻醉对神经系统有那么一点点影响,如果改变患儿现有的麻醉技术或干脆不做麻醉则可导致对神经系统更大的危害”。

  总之,如今小儿麻醉的常用药物都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好、效果佳等特点。麻醉理论日臻完善、麻醉设备日益更新和麻醉药物的进步,都为小儿麻醉安全提供了强大技术保障。对此,家长们是可以放心的。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