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1106_320613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兵器知识》

《兵器知识》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以普及兵器科技知识,提高中国全民国防观念,为实现国防现代化,特别是武器现代化服务为办刊宗旨,面向中国广大青少年军事爱好者,广泛宣传兵器科技知识,大力普及军事高新技术,介绍世界军事科研生产情况,展示各国武器装备风貌,宣传中国兵器工业发展道路和成就。

文章数
分享到:

俄罗斯“堡垒”岸基反舰导弹

2012-11-06 20:15:26


 

2009 5 月,俄罗斯媒体报道,俄已经开始向越南交付K300P“ 堡垒”P岸基反舰导弹系统。“堡垒”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岸舰导弹之一,即使在俄罗斯本国也非常少见,这次对越出售是该型导弹首次外销。那么,这个在中国周边的“堡垒”系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9429

“堡垒”是怎样“砌”成的?

“堡垒”反舰导弹的原型是著名的“宝石”导弹。“宝石”是苏联解体前开始立项研制的新一代超音速反舰导弹,反映了苏联海军在上世纪80年代末对未来海上力量和作战样式的看法,也是俄罗斯海军海上军事战略转变的写真。

“宝石”现身  上世纪80年代,在与苏联的多次海上对峙中,美国以航母战斗群为核心的海上军事力量发挥了重大作用,如何应对航母等严密海空防护的高价值目标成为苏海军日益迫切的问题。这时美海军海上防空主要以“宙斯盾”和“标准”2为核心,对亚音速反舰导弹有较大的拦截成功率。而当时苏海军装备的最先进导弹是“孔雀石”反舰导弹,最大飞行速度只有0.9马赫,“标准”2对其有绝对拦截把握。这时,只有随1975年“基辅”航母一同入役的2.5马赫的“玄武岩”反舰导弹具有一定的突防能力。但该导弹无中继制导时射程只有50千米,这一射程完全处于航母战斗群火力覆盖范围。其中继射程达到550千米,但飞行弹道较高,要突破由F-14和多通道舰载雷达组成的防空反导系统也非易事。为此,苏联海军提出了发展新型远程超音速多用途反舰导弹的要求。

在新的要求下,苏联军工部门提出了“花岗岩”和“日炙”等多个反舰导弹设计方案,这些武器日后都成为了俄罗斯海军的骄傲,而其中最为神秘的就是“堡垒”的前身——“宝石”超音速多用途反舰导弹。

嬗变中求存的“堡垒”  “宝石”的开发工作是从1985年全面展开的,这时正值苏联武器研发蓬勃发展时期,因此工作进展相当快。在苏联解体时,该武器设计与初步试验工作基本完成,当时设计的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北德文斯克”号就计划装备20枚该型导弹。但苏联解体使该工作立刻停滞下来,随之面临的就是资金短缺问题。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负责“宝石”研制的俄罗斯机器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在该导弹尚处于试验阶段时,就在1993年阿联酋的迪拜防务展上首次展出了其设计方案,希望拓展其海外市场。由于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缓和,国际军火市场萎缩,加之该武器研制前景尚不明朗,因此并未引起更大的国际关注。研制工作由于资金问题和俄罗斯科研机构的改组而长时间停滞不前,但技术性论证一直没有停止,俄罗斯也一直希望以外销推动该武器的改进,尤其是国际争议较少的“宝石”岸防型“堡垒”。

在推进国际市场的同时,舰射型和潜射型“宝石”在时任俄总理的普京的直接关注下很快完成试验,并在2001年进入现役。苏联解体后的俄海军建造的第一艘远海、远洋战舰22350 型护卫舰的首舰“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和攻击型核潜艇“北德文斯克”号上均选择了“宝石”。“北德文斯克”号潜艇在第四舱位设计的8 具垂发装置中,各配备了3枚“宝石”反舰导弹。“宝石”在俄军中的编号为Kh-61,北约将其称为SS-N-26200910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参观位于莫斯科近郊的俄罗斯机器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时,该企业将一个做工精良的“宝石”巡航导弹的钛制模型赠给了他。

19430

作为岸基武器,“堡垒”不像舰射或潜射“宝石”那样更具进攻性,这种带有防御面纱的武器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受到国际条约和政策限制更少,因此在国际军火市场,“堡垒”是“宝石”系列中最具生命力的武器。为市场而生的“堡垒”“堡垒”经常出现于上世纪末的国际防务展上,但每次展出,“堡垒”的系统组成都有所变化,这一方面说明俄罗斯科研人员一直在尽量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该武器始终没有最终定型。例如,“堡垒”首次出现时为牵引车,以后出现的“堡垒”又采用了S-3005 轴底盘车)地空导弹发射车结构的布局,再以后又改为“伊斯坎德尔”地地导弹发射车的布局方案。这种变化直到本世纪初才最终停了下来。

早在2005年就有消息称,俄罗斯与越南签订了“堡垒”P岸基反舰导弹系统的销售协议。目前还有多个国际客户在寻求购买该型武器,特别是中东和东南亚国家尤其感兴趣。虽然“堡垒”在国际市场上频频出现,但一直没有俄罗斯已经装备该型岸舰导弹的消息。这是因为俄军经费紧缺,无力更新现有装备,也说明俄罗斯目前的军事战略对这种近海防御武器并无急需。估计随着俄军事战略的调整和国际市场的变化,适应各种客户需求的“堡垒”会相继出现。

19431

“堡垒”靠什么来成就?

“堡垒”是俄罗斯第三代超音速反舰导弹。与前几代反舰导弹相比,它克服了传统反舰导弹偏重、偏大的缺点,具有雷达特征小、超音速巡航和发射后不用管的优点。“堡垒”P弹径0.67米,翼展1.25米,发射重量3 000千克,战斗部重200千克。

弹体设计独特,工作效率高  “宝石”导弹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采用了整流中心锥式进气口。这与俄印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非常相似,实际上“布拉莫斯”就是俄机器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与印度工业部门以“宝石”为原型发展起来的,由俄罗斯负责导弹气动布局和发动机推进系统,印度负责制导系统。这种外形与美国的“黄铜骑士”舰空导弹很相似。

导弹采用圆柱形弹体及渐缩的头段和尾段,弹体中部有4片“X”形配置的可折叠梯形弹翼,在弹翼后不远处有4片也是“X”形配置、翼面积较小的可折叠梯形操纵尾翼。与美国“黄铜骑士”导弹不同的是,该导弹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是串联在导弹尾端,而是作为整体式助推器装在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内。这种布局设计非常适宜超音速飞行,气动效率高,但显而易见的是导引头布置难度大,战斗部装药量受到限制。

制导方式多样,打击精确  为了应对突击航母战斗群时可能遭遇的各种电磁干扰,“堡垒”在设计时采用了多种制导方式,以提高打击精确度和可靠性。导弹在飞行途中由惯性导航系统负责导航,进入攻击阶段后由脉冲主/被动雷达导引头制导。在主动模式下,雷达导引头覆盖范围至少为50千米,探测角为±45°。中段的惯性制导误差小,抗干扰能力强。末段的主/被动需达导引覆盖区域大,即使目标高速机动也难以逃脱打击。弹上装有目标指示数据链系统,可实现自主发现和攻击目标,能够独立对目标危险程度分级并选择和实施攻击,还可完成复杂的战术机动。智能化的多方式制导使“堡垒”的命中精度达到4 8米,即使是对付中小型舰只也绰绰有余。

打击距离远,突防能力强  考虑到导弹需要在航母战斗群防御区远端高速接近,导弹弹道设计得较高,而在近端需要躲避各种防空火力,导弹需要低空接近。因此“堡垒”P设计了两种基本飞行模式:低空飞行模式,最大射程为120千米;高低空混合飞行模式,最大射程高达300千米。当采用后一种模式时,导弹能够在高达15 000米的高空飞行,到最终攻击阶段时降低到5 10米,恰好处于一般防空雷达的盲区。当采用低空模式时,整个飞行轨迹都维持在5 ~ 10米的高度。虽然飞行高度改变很大,但“堡垒”P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变化并不明显,可以始终保持在2倍音速以上。极高的飞行速度留给目标的反应时间很短,其近程防御系统仅有一到两次射击机会。这种速度加上可变高度的飞行弹道,是世界各国现有海军防空武器都难以拦截的。

19432

垂直发射,作战使用便捷  “堡垒”P作为反舰导弹,采用了与世界上大多数同类导弹不同的垂直发射方式,在作战使用中更加便捷。“堡垒”P自行发射装置采用白俄罗斯的MZKT-7930四轮卡车底盘,携带有两个发射筒。发射筒长8.9米,直径0.71米,起到贮运和发射的作用,舰对舰和岸对舰通用,装在可仰起的发射架上,最大仰角可达90°。

在准备发射导弹时,发射系统的后盖打开,发射筒竖起后,先让底部接触地面,之后再垂直上升一小段,为火箭燃气留出喷射的空间。发射筒升高后,位于底盘第三及第四轮之间的两个千斤顶降下,以提高发射系统的稳定性。为了使导弹能够放进发射筒内,其弹翼与空气动力控制面被折叠起来,脱离发射筒后会自动展开,当整个翻折动作完成之后,导弹鼻锥封口被丢弃,鼻锥处的进气口打开。此时,导弹仍由固体火箭助推器提供动力。当导弹达到预定速度,固体推进装置及附属气动稳定系统即被抛弃,弹体内的喷气发动机启动,使导弹加速飞向目标。导弹垂直发射的最小发射间隔仅为2.5秒。

19433

采用垂直发射避免了导弹发射对射向的要求,不但降低了对发射场地的要求,也使导弹便于利用海岸线上的丘陵山岳进行隐蔽,这无疑使导弹使用更加便捷。

系统分散,战场生存力强  “堡垒”岸基反舰导弹系统与舰射型最大的区别是其具有分散性。“堡垒”导弹系统可以与侦察飞机、无线电方位指示设备、雷达、遥控飞行器、电子截听设施和目测设备等组成侦察瞄准系统,并可以分散部署在离发射装置较远的区域,目标数据通过地面通信线路或加密无线电线路传输给处于发射准备和隐蔽状态的导弹发射营。因此,作为目标群几乎没有什么特征能够暴露发射装置的具体位置。

“堡垒”的基本系统由4辆自行发射车,12辆指挥控制车,1辆战备任务车以及4辆导弹运输装填车组成。作战时,海岸上的监视雷达和目视设备可以搜索视距以外的目标。这些设备可以远离导弹发射单元几千米,通过低功率无线电或野外电话线路同发射单元保持联系。敌舰的电子探测设备比较容易探测到目标群的主动雷达,但探测目视设备却很困难。这种状况使敌方几乎不可能破坏“堡垒”系统的远程攻击能力。即便是目标群遭受到敌人的打击,远程作战能力有所降低,但是每个导弹连仍可自主地近距离作战。发射时,操控人员通过无线电系统可远距离操纵战斗指挥控制车,每辆指挥车又可以直接控制4辆发射车,每辆发射车可以越过指挥车与上级联系,因此即使遭受攻击也很难被全部消灭。

俄方在国际航展上称,发射车辆、指挥控制车辆等单元的数量由客户决定。可选设备包括自行岸基雷达瞄准系统,或直升机雷达瞄准系统。这种分散的系统构成,大大降低了目标被发现摧毁的可能性。

越野机动性好,隐蔽性强  “堡垒”导弹自行发射车为4轴驱动,曾用在“伊斯坎德尔”地地导弹系统上,行驶速度达到80千米/小时,质量共计45吨。系统展开时间5分钟,导弹发射后几分钟即可撤离,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避开敌人的反击,从而大大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堡垒”与“伊斯坎德尔”的发射车类似,在非作战状态时发射筒掩藏在可折叠的车厢顶内,从外观无法分别是何种车辆,很容易伪装成一般的军用补给车。在大兵团联合作战的战场上,对“堡垒”发射单元的定位和识别比较困难,因为它们可以隐蔽在乡村,藏匿在城市里的仓库或建筑群中,从而增加了敌人确定其具体位置的难度。各发射单元可依据指挥部的目标指示独立作战,成为几乎独立的作战单元。

19434

自动化运行,战备程度高  “堡垒”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无论是指挥还是装载操作,都实现了自动化,这保持了系统较高的战备程度。“堡垒”作战单元由海军总部的指挥所进行控制。指挥所拥有两个自动化的工作站,这两个工作站与5千米以外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由电缆连接在一起。该无线电系统能够让操控人员同350千米以外的战斗指挥控制车进行对话。发射车与指挥车之间的距离为15 25千米。发射车也可通过覆盖范围为40千米的超高频无线电线路,或卫星通信系统,直接从海军司令部接收信息。

“堡垒”系统一旦部署完成,各作战单元能够在3 5天内保持备战状态,具体时间取决于其燃料储备。

“堡垒”为谁而“建”?

2005年越南与俄罗斯签订了采购“堡垒”的军售合同,越南海防水平也因此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此举在形势微妙的东南亚国家和南海地区引起了广泛不安和紧张,也将会对我国南海政策和领海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

打破了东南亚地区的海上军事平衡,加剧了该地区的紧张局势  东南亚和南海地区形势微妙,各种利益交织重叠。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越南、菲律宾和台湾地区目前都宣称其主权受到了伤害,但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军事紧张迹象和武力威胁的趋势,情况还算稳定,供给船按期对有关岛屿进行补给,部队在这里的例行性部署和巡逻都属正常。虽然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曾为岛屿的拥有权问题发生过冲突,但都将军事活动降低到了最低水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该地区国家军事能力由于装备水平、海区情况和战略需求,达成了平衡。新的高技术武器的引进无疑成为推翻这一平衡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例如,继2005年越南签订引进“堡垒”合同后,印度尼西亚在20074月也表达了对印俄联合生产的“布拉莫斯”的采购意向,马来西亚也正在考虑为其新引进的苏-30配备“布拉莫斯”导弹。可见,越南“堡垒”的引进引发了该地区的新一轮军备竞赛,加剧了该地区的紧张局势。

提高了地区霸权国家实力,增加了我国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压力  现代海战的近岸特征非常明显。在战争期间,岸防导弹系统可以有效阻止敌方军舰靠近本国海岸线,并可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有效控制或封锁港湾、海峡、航道、内陆河道入海口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还可用于对付两栖登陆和海上突击。越南对外海运依赖颇大,海防等是进口物资的重要港口。例如,越南战争期间,该港口每月平均货运原为216万吨,封锁后为6 000吨,不到原来的3%,只有中国经过东北群岛的秘密航道可运去一些物资。而且由于越南南北狭长,海上航运也是越南南北物资交流和军事支援的重要手段,因此保卫近海航运将是越南维持经济发展和战争运行的重要途径。到目前为止,岸防导弹最著名的作战使用是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海战中,阿根廷用改装成陆基发射的“飞鱼”反舰导弹击中了英国的“格拉摩根”号驱逐舰。阿根廷的岸防导弹连成立得很仓促,是把舰载“飞鱼”导弹双联装箱式发射装置改成用拖车装载,然后用C-130运输机运到科坦利港。英国人知道时为时已晚,于是发生了上述岸防导弹的第一次登台表演。

19435

而且岸防导弹的机动性和易隐蔽伪装特性使其成为易于逃避和难于对付的目标,这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体现。当时,伊拉克的一个“蚕”式岸防导弹连曾躲过了数架美国A-6E舰载攻击机连续两次的空袭而未受损失。最后,美军不得不动用从护卫舰上起飞的装备有导弹的直升机实施近距离攻击才将其摧毁。而“堡垒”的优越机动隐蔽性远非“蚕”式可以比拟。它可以依托越南绵长的海岸线在较强火力攻击和电子干扰情况下,对敌水面舰艇编队或单个水面战舰目标实施单发或齐射攻击。可见“堡垒”的引进提高了越南在该地区的近海控制能力,而且火力覆盖范围已经进入了我国南海主权海域,与我国在该地区的海上运输线有多次重叠,将对我国在南海地区的经济和军事活动形成巨大压力。

扩大了有关国家远海防御范围,压缩其它周边国家海上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堡垒”是岸基武器,但由于“堡垒”系统完备的作战性能和越南海区特殊的地理特点,它可以部署在诸多控制岛屿上,达到远海控制的目的。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东部,呈南北走向的“S”形狭窄状,东部和南部濒临南海,海岸线长3 260多千米,有大小岛屿2 600个,港湾数十处。出于国家经济和战略利益的考虑,越南正在将海上防御范围由沿海向外围岛链扩展,将防御体系由近海岸的岸舰平面防御向中远距离的机、舰(潜)、岛海空立体防御转变。

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越南加强了对南沙的争夺。在这里,菲律宾将南沙称为“无主地”,自恃有美国当后台,占有马欢岛等8个岛礁。越南则以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和移民南沙群岛,在南沙群岛扩建各种军用、民用设施,吸引俄、英、日、澳、法、美等国合作勘探、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目前,越南占据着南沙的南威岛等将近30个岛礁。越南曾是贫油国,但现在的石油年产量却达400多万吨,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国。因此越南将这一海域作为了防御的重点。虽然越南没有大型舰只保卫这一海区,但其可以利用所占诸多岛屿,部署岸基的“堡垒”反舰导弹,来实现对该海区的远海控制。








上一篇:被越南非法侵占的南沙群岛岛礁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