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31117_320651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兵器知识》

《兵器知识》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以普及兵器科技知识,提高中国全民国防观念,为实现国防现代化,特别是武器现代化服务为办刊宗旨,面向中国广大青少年军事爱好者,广泛宣传兵器科技知识,大力普及军事高新技术,介绍世界军事科研生产情况,展示各国武器装备风貌,宣传中国兵器工业发展道路和成就。

文章数
分享到:

俄罗斯芭蕾“山毛榉”防空系统

2013-11-17 20:18:36

俄罗斯芭蕾“山毛榉”防空系统

/萧萧

 

2012年开年以来,有关俄罗斯9K37“山毛榉”地空导弹系统的新闻突然多了起来。先是俄国营武器出口公司紧急向叙利亚交付三个营的“山毛榉”M1-2,防备美国和北约可能发起反巴沙尔政权的武装干涉,接着是俄陆军在格鲁吉亚分离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地区密集部署同型号防空武器,给这个桀骜不逊的“反俄急先锋”套上“全金属外壳”。一时间,哪里有冲突,哪里就有“山毛榉”的身影。不可否认,凝聚了苏联军工综合体无数单位心血的“山毛榉”是迄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野战中程防空系统,用一句俄罗斯军工人耳熟能详的名言形容,那就是“我们的导弹就像俄罗斯芭蕾一样天下无敌!”

24614

 

超越“立方”

1967年,苏联陆军开始以莫斯科信号旗机械制造设计局与提霍米罗夫仪器科学研究院(NIIP)联合研制的2K12“立方”机动中程地空导弹承担师级野战防空任务,并开始以“支援民族解放斗争”的名义批量出口中东阿拉伯国家,在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大显神威。在历时18天的战争中,狂妄的以色列空军居然被击落114架飞机,其中41架便是被“立方”系统揍下来。然而“瑜不掩瑕”,苏联早在“赎罪日战争”前就发现“立方”存在诸多弊端,必须针对美国和北约战术空军,未雨绸缪发展下一代师属机动地空导弹系统。

24615

同样是捷克陆军使用的“立方”-M4 系统配套之目标搜索雷达车

197213日,代号为“山毛榉”的防空武器开发项目由NIIP领衔,总设计师为A·A·拉斯托夫,同时为海军开发M-22“飓风”舰空导弹。

24616

“山毛榉”-1 系统的9A38 发射车,请注意它的弹架上架设的是旧款3M9M3 导弹

针对“立方”系统在“赎罪日战争”中的表现,“山毛榉”的开发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开发出地空导弹和发射车,车上包括发射装置和可拆卸式模块(便于兼容“立方”系统已有的3M9M3导弹和开发中的9M38导弹)。编号为9K37-1的“山毛榉”1防空系统除了少数新部件外,主要延用原“立方”M3导弹系统的设备,特别是“立方”M3导弹连使用的9A38发射车。受“立方”系统重创以空军的辉煌战绩影响,再加上“立方”家族迅速更新到“立方”M4的水平,由于引入现代侦察与指挥设备,使其打击范围从老版的24千米增至30千米,射高从1.4万米增至1.8~2万米,而最低打击高度也从30米降至25米,最大速度达到800/秒(此前只有600/秒),可同时跟踪目标也从5个提高到10个,国外用户也认为“立方”M4符合“以最低资金换取较强武器”的原则,因此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这也导致“山毛榉”列装的紧迫性被淡化了。

24617

“山毛榉”M1 系统采用的9S470M1 指挥车,左上角小图为“山毛榉”-M2E 系统采用的9S36 火控照射雷达车

然而,“旧瓶装新酒”的“立方”M4注定无法替代全新设计的“山毛榉”的位置,待到“山毛榉”1各项配套设备大体到位后,其第二阶段的开发任务在1974年底进入快车道。科研团队意识到,“立方”系统在战争展现出良好的战术性能,但它也存在三大致命弱点:一是完全依靠连属制导雷达车提供信息服务,如果雷达车被毁,整个导弹连就丧失战斗力;二是“立方”作战单元弹药消耗过快,四组导弹(12枚)很快就打完了,“赎罪日战争”期间阿拉伯人损失的大部分“立方”系统,就是因为它们在激战中没能及时补上弹药,瞬间变成无用的废铁;三是“立方”所用的3M9M3导弹飞行性能有限,以色列飞行员成功利用这一弱点,让座机在导弹射程边缘处发动袭击,给阿拉伯军队造成杀伤。

24618

“山毛榉”1 系统涉及的9A39 发射装弹车,请注意车上不可活动的装弹架已被拆下

面对这些问题,进入初步样车试制阶段的“山毛榉”科研团队遂将火控雷达集成到履带式导弹发射车上,这样发射车分别部署在防区或防御设施周围,间隔10千米,便可构成一个有效的防御体系,为扩大目标发现距离、缩短射击指令下达时间,完整的“山毛榉”作战单位中还包括专门的9S18“穹顶”目标搜索雷达车。为解决战时快速供弹问题,“山毛榉”系统添加了9A39发射装弹车,里面载有8枚备弹。“山毛榉”还采用新式雷达电子设备,所用导弹也换成性能更出色的9M38导弹,弹内装有更先进的高度仪与攻角指示仪,并使用比冲更高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留给目标的规避时间也更短。需要指出的是,“立方”系统所用的3M9M3导弹需在发射前为导引头输入计算好的被拦截目标参数,这就要求制导雷达车时刻守在发射车旁,以便提供目标数据,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机动性与隐蔽性,打击效果也受到影响,“山毛榉”则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无线电定位信号来提升打击距离,当接近目标时,导弹导引头仍在接收信号,不仅提高打击效果,而且增强抗干扰能力。

24619

使用相控阵雷达的9S18M1 目标搜索雷达车

 

华丽的组合

19749月,首套“山毛榉”1系统在埃姆博靶场展开测试,子系统包括制导雷达车、导弹发射车、3M9M39M38地空导弹、9V881技术保障车等。在自动模式下,“山毛榉”1发射车自带的雷达能发现65~77千米外、高度在30~100米之间的空中目标。对于高度超过3 000米的目标,则需在32~41千米距离内才能发现,发现超低空飞行直升机的距离为21~35千米。系统实际毁伤范围是,目标距离在3.4~20.5千米之间,高度在30~14 000米内,目标航路捷径(目标与武器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即最佳发射时机)为18千米。19M38地空导弹命中目标的概率在70%~93%。自动模式下,系统一个工作流程为24~27秒。

1976年底,“山毛榉”的设计工作基本结束,通过197711月至19793月间的联合靶场测试,该系统证明可满足国家与军方订购单位提出的战术技术任务要求,是一种全天候、可24小时作战的中程防空武器,能在主动式电子对抗条件下打击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中低空目标。1979年,苏联国防部正式发出订货,无线电工业部所属乌里扬诺夫斯克机械厂负责制造9A38发射车,多尔格普鲁德宁机械制造厂负责生产9M38地空导弹,此前该厂生产过3M9M3导弹。1980年,苏联陆军开始用9K37 型“山毛榉”1 系统陆续取代旧版S-125 2K12防空系统。入役的“山毛榉”由战斗部分与保障部分组成,战斗部分包括指挥车、目标搜索雷达车、地空导弹、发射车、发射装弹车,保障部分则包括技术保障设备与教学训练设备。

24620

“山毛榉”M1 系统的9A310M1 履带式发射车,右上角小图为“山毛榉”M1系统正在发射9M38M1 导弹

9S470指挥车 该车包括乘组人员在内的总重不超过28吨,作用是控制整个“山毛榉”系统作战。在敌人大规模使用电子干扰或反辐射导弹的情况下,指挥车能平稳接收并处理来自上级指挥所、9S18目标搜索雷达车和69A310导弹发射车的信息数据,能同时跟踪半径100千米内,高度20千米以下的46个飞行目标,优先确定最具威胁的目标并将其数据传递给相应责任区内的发射车,它可同时传递6个目标的精确数据(最小方位角单位1度,最小距离单位400~700米)。该指挥车从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的时间仅为3分钟。

9S18“穹顶”目标搜索雷达车 采用“穹顶”三坐标相干脉冲厘米波雷达,在垂直平面上进行电子扫描,最远探测距离为120千米,最大探测高度为2万米,发现目标后通过加密信道将数据传递给指挥所。该车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在敌人使用高强度屏蔽式干扰时,仍可发现50千米内的目标,在地形限制和被动干扰情况下,跟踪歼击机成功率在50%以上。9S18雷达车可在4.5秒内对所控辖区进行一次扫描,并将75个回波值传递给上级指挥所。“穹顶”雷达车特立独行地选用SU-100坦克歼击车的124型履带式底盘,理由是它的宽度和内部冗余度更能满足体型庞大的电子设备。“穹顶”雷达车从平时转入战时不超过5分钟,从值班状态转入战斗状态只需20秒。班组成员共3人,全车总重28.5吨,可通过铁路运输进行长途机动。

9M38地空导弹 由半主动导引头和杀伤爆破战斗部组成,采用标准的X形气动布局。9M38的设计特点是弹翼短小,弹体长5.5米,弹径400毫米,翼展860毫米,弹头部分由于没有发动机和弹翼而体形瘦小,弹口径缩至330毫米,导弹总质量为685千克,其中战斗部70千克。导弹安放在玻璃塑料运输集装箱内可保存10年,无需额外检查和定期维护。

导弹采用双重工作状态的固定燃料火箭发动机,总工作时间为15秒,期间可将导弹速度推升至1 000/秒。为保证飞行时重心不偏移,导弹动力舱设计在弹体中央位置,在长长的排气孔周围布置方向舵传动组件。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没有可脱落部件。

9M38导弹的导引头有两种工作模式,飞行初期利用无线电定位方式进行惯性制导,而接近目标后利用导引头进行半主动寻的。导引头安装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雷达)传感器,后者可使导弹在距离目标17米时引爆,此时它的飞行速度可达到830/秒。该导弹的最远打击距离为25~30千米,最大打击高度为1.8万米。

9A310发射车 该车用于在防区内寻找、识别、跟踪、照射、预先引导和打击目标,通过加密信道与指挥车、发射装弹车保持联系,并在8枚基数导弹打完后自动下达装弹指令。该车装备有厘米波雷达、弹道计算机、发射模块、敌我目标识别系统、防误击的闭锁装置、电视-光学瞄准器、通信指挥设备、导航仪、地形测量仪、坐标定位仪和自动供电系统等。厘米波雷达从值班状态进入战斗状态的时间为20秒,具有反主动、反被动和反综合干扰能力。

与“立方”系统所用的9A38发射车相比,9A310让导弹四分之三的弹体直接架设在发射装置上,可随时准备发射,不过它不能兼容发射“立方”系统的导弹。该车平战转换时间不超过5分钟,从发射装弹车上装弹的时间为12分钟。9A310发射车总重量约为32.4吨。

9A39发射装弹车 可保存和运输8枚导弹,其中4枚装在发射装置内,4枚装在弹架上,它可从弹架上自动向发射装置上直接装填,也可往9A310发射车上装弹和退弹,还可根据9A310发射车的指令自已发射4枚导弹。9A39发射装弹车可在25分钟内自动装填8枚导弹,并从运输装弹车、弹架和运输集装箱内自动取弹。该车包括4名乘组人员在内的总重量不超过35.5吨。

技术保障设备 包括9V881技术保障车,9V8839V8849V894维修服务车,AKIPS 9V95机动式自动检查试验台,带有9T319综合技术保障装备的9T229运输车和9T31M自动吊车等。

“山毛榉”有两种工作模式。第一种是营指挥所、旅指挥所、“穹顶”目标搜索雷达车联合作战,可同时跟踪75个空中目标,并将目标信息传送给多部发射车。随后,发射车开始确定目标当前状态、运行参数和危险等级。接下来,发射车开始寻找目标、识别类型、自动跟踪、确定发射决心、为导弹布置任务、按照计算出的方位角与高低角将发射管调整至适当位置。当目标进入打击范围后,发射车开始射击,校正导弹飞行状态,对目标进行不间断的雷达波照射。当导弹飞向并锁定目标后,自导头开始自行制导。在飞行末段,战斗部引信进入备炸状态,距目标大约17米时战斗部被引爆。在遭遇电子干扰或无线电引信失灵时,“山毛榉”会自动向目标发射第二枚导弹。第二种工作模式是完全自动化,它与前者的区别在于所有空情数据都来自于9S18目标搜索雷达车,只按照该车的引导完成打击行动。

为使“山毛榉”更好地发挥战斗效能,苏联陆军一般将四个地空导弹营编成一个地空导弹旅,旅内有一个装备“林中旷地”D4自动化指挥车的作战指挥所。

 

打残格鲁吉亚空军

自服役伊始,“山毛榉”就经历了五花八门的改进工作。1983年,苏联推出9K37M1“山毛榉”M1防空系统。与9K37-1“山毛榉”1基本型相比,该系统的战斗班组与技术保障分队编制保持不变,但指挥和作战平台有了重大提升,而且所有战斗平台全部统一采用GM-569履带式底盘。依靠强大的动力系统、液压传动装置和独立扭力杆式悬挂系统,该底盘具有较强的行驶、机动与越障能力,也使得“山毛榉”M1在战备和战斗过程中能够不间断地掩护部队,无需任何前期工程准备即可在行军状态下构建自己的发射阵地。

24621

2007 年下塔吉尔国际武器展上亮相的“山毛榉”M2E系统的导弹发射车

“山毛榉”M1采用9S470M1指挥车,能同时跟踪15个空中目标,并将其中最危险的6个自动分配给所属发射车,跟踪成群目标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统领所属各种装备进行体系作战。至于“山毛榉”M1所引入的9A310M1导弹发射车,发现与拦截目标距离较老版增加25%~30%(可达85 千米),确定目标类型的准确率达0.6,同时提高抗干扰能力,即便在敌人使用反辐射武器时,该发射车能够凭借较好的机动性提高生存力。在发射架开启的情况下,9A310M1发射车可以30千米的时速行驶数千米,占领新阵地后只需20秒即可投入战斗。9M38M1地空导弹的最远打击距离提升至32~35千米,最大打击高度则达到2.2万米。事实上,“山毛榉”M1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不只一次地在演习和实战中得到证明。在俄军举行的“防御”92和“秋季”-93演习中,“山毛榉”M1在阿舒卢克靶场轻松击落了80多个不同类型的空中靶标。而在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中,俄第58集团军防空部队动用“山毛榉”M1系统击落多架格鲁吉亚的“天蝎”强击机(即苏-25强击机的升级版),使本已贫血的格空军变成“真正的‘空’军”。

1990年,苏联军工综合体又推出升级版“山毛榉”M2E系统。因时值苏联解体前夕,国家财政非常紧张,作为新产品的“山毛榉”M2E当时并没有下发部队,直到2009年才开始大批量装备俄陆军防空部队,但受价格的影响,俄军换装速度并不快。据资料显示,“山毛榉”M2E主要针对“山毛榉”M1两大不足实施改进,一是打击弹道飞行目标时射程不够,命中率不高,二是无力拦截掠地飞行的巡航导弹。“山毛榉”M2E的牵头开发单位是NIIP,总设计师为E.A·彼京,主要突出系统在强电磁干扰和火力对抗条件下的反击敌方大规模空袭集群能力。

“山毛榉”M2E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

9S470M1指挥车可发现并跟踪60个目标,能将其中24个目标的导引信息传递给导弹发射车,并同时指挥6辆发射车作战。采用履带式底盘的指挥车总重量为25~30吨,车内有四个自动化工作台、一个数字计算系统、通信设备和协同定位系统等。

9S18M1目标搜索雷达车 它换上尖端的相控阵扫描雷达,能够自动切换工作模式和扫描速度,最远探测距离为160千米,最大探测高度为3万米,4.5~6秒内可对防区进行一次环形扫描,可确定目标类型。相比于早期的9S18“穹顶”目标搜索雷达车,9S18M1针对低空目标和巡航导弹的探测区域扩大了1.4~1.5倍。该雷达车有履带式和轮式底盘两种,重量为35吨和30吨。

9A317导弹发射车9A39M1装弹车一起工作,可同时对防区内的4个目标进行打击。发射车自带雷达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对其中4个发起攻击,目标发现距离为100~120千米。对于选中的打击目标,可从95千米开始密切跟踪,获得目标识别信息后可在14秒内将导弹发射出去。该车总重量为35吨。

9A39M1装弹车 可采用履带式或轮式底盘,后者可部署8枚导弹。该车能在12分钟内为发射车装完4枚导弹,从运输车上为自己安放导弹的时间为15分钟。履带式和轮式装弹车的重量分别为38吨和35吨。

9S36火控照射雷达车 用于先期发现、跟踪和识别目标,可判定低空及贴地飞行目标的类型,可从下方对目标进行跟踪照射,并将数据传递给发射出去的地空导弹,同时还可指挥两部9A39M1装弹车作战。该车所载雷达安装在专门的可伸缩式俯仰装置上,扫描高度为21~1.2万米,最大与最小俯仰角度之间的调整时间仅为3~5分钟,雷达在侦察模式下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打击模式下可跟踪4个目标。雷达安装在履带式或轮式底盘上,总重量分别为36吨和30吨。

9M317地空导弹 由承担过“立方”系统所用3M9M3导弹研制任务的多尔戈普鲁德内科研公司开发,总负责人为V.P·埃克托夫。该弹采用单级火箭发动机,带桁条(一种弹身纵向或弹翼展向承受轴向力的杆状构件)的短小弹翼,使用固体燃料双模态(亚燃与超燃)发动机,安装有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导弹在装备部队前经过最后准备工作,安全可靠,10年内无需技术检查,10年后经过特殊处理即可延长服役期限。与“山毛榉”M1所用的9M38导弹相比,9M317发射重量增至720千克,而且翼弦变小,弹翼向弹体上部前移,使得弹载设备与战斗部布局更加合理,弹体飞行姿态更加舒展。它还在新式导引头内安装了数字计算机,从而提高命中率。9M317导弹最大飞行速度为1 200/秒,战斗部采用70千克的杀伤爆破弹头,打击目标包括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低飞固定翼战机、直升机乃至海上与地面目标。俄军曾在阿舒卢克靶场进行过测试,用一枚9M317导弹打击一个空中机动目标的命中率为0.9~0.95,只要该目标符合以下条件即可:处于系统迎面或追击状态,最大飞行速度不超过1 000 /秒(或最小速度不低于400/秒),距离为2.5~50千米,高度为15~2.5万米之间。

24622

9A310MB导弹发射车上的激光测距仪

24623

多尔戈普鲁德内科研公司生产的9M317 地空导弹

“山毛榉”M2E系统可采用自行式和牵引式两种机动方式,前者依靠统一的GM-569履带式底盘(最大时速70千米),后者则采用克列缅楚格轮式半挂车底盘,机动时可通过铁路、飞机和轮船运输,不受速度与距离限制。整个系统组成部分可根据订购方的决定取舍,系统最多可同时打击12~24个目标,每隔4秒钟就可对同一目标发射一枚导弹,最多可对其发射4~8 枚导弹。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反精确武器打击能力,可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战斗展开时间不超过5分钟,服役期限不低于20年。

1997年,俄罗斯金刚石-安泰科研联合体曾基于成本与技术的综合考虑,在“山毛榉”M2E 基础上又推出9K37M1-2“山毛榉”M1-2系统,它在国际市场上被赋予“乌拉尔”的名字进行外销,目前像叙利亚、芬兰等国买到的“山毛榉”都是这一规格。实际上,“山毛榉”M1-2是一种多功能导弹武器,能够拦截飞机与战术导弹,打击水面与地面目标,甚至能充当岸防武器使用,深受沿海国家的青睐。“山毛榉”M1-2的基本战术性能与上文提到的“山毛榉”M2E大致吻合,但非关键性部件沿用既有产品,电子设备也尽可能融入商用现货,目的都是在大体保证作战效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削减价格。据说,如果俄军要将旧版“山毛榉”M1升级为“山毛榉”M1-2,无需拉到工厂里,在部队驻地就可完成,一个导弹连的改装花费不超过250万美元。

2005年,俄罗斯“玛瑙”国家科研生产联合体又与白俄罗斯“方位”公司合作,推出“山毛榉”MB系统,这是专为满足白俄罗斯开发的。“山毛榉”MB的技术性能较原系统有大幅提高,自动处理目标的数量已达255个,发射车发现目标的距离也超过95千米,实际拦截距离则不低于80千米。

至此,有关“山毛榉”系统的内容大体介绍完了,但它的历史还远未结束。我们从苏联和俄罗斯针对“立方”及“山毛榉”系统的改造中可以看出,“用最少花费获取最大利益”是部队装备建设永恒的话题,但在依靠预算资金升级武器的岁月里,一种主战武器系统的改造工作也要有个限度,不能过度影响新式武器的开发,因为旧武器毕竟已经老旧了。像“山毛榉”无论如何改进,都不可能采用运输-发射集装箱进行管式垂直发射,而这恰恰是现代地面防空武器的发展趋势,因此俄武装力量未来仍需要取代“山毛榉”的防空利器。











上一篇:韩国FFX型护卫舰
下一篇:尘封的档案 台湾造6管机枪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