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80922_32796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健康》

《健康》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9:00

《健康》始终以普及健康科学知识,为广大读者的身心健康服务为宗旨,倡导健康新理念,引领健康新潮流。其内容与时俱进,科学权威,想百姓所想,写百姓所需,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受到广大读者好评。

文章数
分享到:

女性臀部疼痛为哪般

2008-09-22 23:08:32

  调查发现,目前向医生抱怨臀部疼痛的年轻女性特别多,然而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她们的痛大多并非源于臀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职业女性臀部疼痛呢?

  坐姿不当引起坐骨神经痛

  黄莉在一家外资企业任会计,每天有一半时间在电脑前度过,而且公司规定女职员上班必须穿正规的套装和高跟鞋。几年来,黄莉从一个普通的职员升为部门经理,自己的事业虽然有了发展,可近来她却总是愁眉不展,高兴不起来。因为她总觉得全身肌肉又僵又硬,有时突然一侧臀部还会痛得坐都坐不住,连带同侧的腿和足部也痛得发麻。即使是从椅子上站起来活动,一条腿也不听使唤,痛得不能着地。此时,黄莉都会靠着办公桌站大约五六分钟,剧痛才渐渐缓解,由于疼痛一会就逐渐消失了,她也就没当回事,揉揉臀部,又继续工作了。

  此后,黄莉的臀部经常突然痛上一阵,尤其是晚上发作的时候,痛得让人彻夜难眠。后来,实在撑不住了,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坐骨神经引起的疼痛。

  现代都市职业女性的坐骨神经痛多与她们的职业特点有关。正常人体的脊柱,腰部是向前凸出的,而骶骨(尾骨)则向后凸,从而形成一个正常的生理弯曲。然而,我们现在的办公椅子大多是直背的,再加上使用电脑时双手向前伸,以及伏案等工作姿势都加重了脊柱的负担。不仅如此,一些职业女性经常穿高跟鞋,人体重心前倾,脊柱发生改变,造成对腰椎间盘的压迫和磨损,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从而导致了臀部的剧痛。

  腰肌损伤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除了不良的坐姿和经常穿高跟鞋外,运动中一些不被重视的轻微外伤也可能会让女性的椎间盘留下后遗症。

  25岁的邹小姐因为腰痛到医院就诊。她告诉医生,半年前,她参加单位运动会的跨越式跳高项目,落地的一刹那,她感觉自己的腰被扭了一下,当时觉得有点痛,但疼痛很快过去了,之后也没什么异常的感觉。可从一个星期前,邹小姐的臀部却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无端地痛起来。经检查,邹小姐的臀部疼痛实际上是坐骨神经痛。那次外伤就是引起她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的原因。

  有些外伤引起疼痛的时间很短,一会儿就过去了,当疼痛缓解后往往没有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以为不痛了自然也就没事了。但实际上,这时人体的腰背肌肉可能都已经受到了损伤,椎体的保护功能被破坏,引起椎体受力不均,久而久之椎间盘就会慢慢地突出。有些早期腰椎间盘突出表现出来的不是腰痛,而是臀部痛,继而是下肢放射痛,下肢发麻,而到了走路出现跛行的时候,椎间盘突出已经逐渐形成了。因此,一旦出现臀部疼痛,而又有过外伤史的女性,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肌肉冻伤引起假性坐骨神经痛

  安娜是单位出了名的时髦女郎。即便是在冬季,她也几乎每天身着短裙,脚穿高筒皮靴在寒风凛冽中傲然前行。一天,安娜走在下班的路上,突然觉得臀部一阵刺痛,不得不半路停下来靠在路边的墙上,好几分钟都没缓过劲儿来。

  安娜回家在网上查询了医学资料,她认定这种痛是“坐骨神经痛”。但是第二天去医院就诊,医生认为安娜患的并非是坐骨神经痛,而是“假性坐骨神经痛”。医生指出,坐骨神经痛的痛法是从腰部痛起直达脚踝部;而假性坐骨神经痛引起的疼痛是腰部不痛而臀部最痛,且有压痛感。医生认为安娜的假性坐骨神经痛完全是“冻”出来的,臀部的臀小肌冻伤后肿胀,压迫坐骨神经引起了疼痛。

  医学专家指出,年轻女性在出现臀部疼痛时,不要麻痹大意,因为这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信号。经常坐办公室的职业女性要注意纠正自己的坐姿,最好在办公椅上放一个小靠垫;每工作1小时就应该起来活动活动,放松一下颈椎和腰椎。爱穿高跟鞋的女性,最好是平底鞋和高跟鞋交替穿。此外,鞋跟高度应该以不超过4厘米为宜。

  健康提示:

  出现臀部疼痛的女性应每日进行功能性锻炼,如:每天进行退后走和俯卧撑。另外,还可采取仰卧位,头部和两腿保持不动,腹部有节奏地向上挺。每天早晚各坚持15~30分钟,可以增加小关节的肌张力,减少椎间盘的压力,延缓椎间盘突出。

  如果采取上述方法锻炼,臀部疼痛仍无缓解,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在经过药物、理疗等一系列保守治疗无效后,可以采取胶原酶溶盘术、射频、冷冻等微创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的椎间盘突出已经伴随出现椎体滑脱、骨性椎管狭窄或椎间盘突出明显钙化等严重症状时,就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了。

上一篇:地震过后防大疫
下一篇:油杯倒出你的健康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