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90316_328039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健康》

《健康》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9:00

《健康》始终以普及健康科学知识,为广大读者的身心健康服务为宗旨,倡导健康新理念,引领健康新潮流。其内容与时俱进,科学权威,想百姓所想,写百姓所需,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受到广大读者好评。

文章数
分享到:

现代人的功课--排毒

2009-03-16 16:02:15

  现如今,“排毒”成了上镜率极高的词。各种排毒胶囊、排毒贴、排毒汤、排毒疗法粉墨登场,“排毒”已经与健康和时尚牵上了手。

  “毒”的观念和“排毒”的方法不是近年来才有的,中医对“毒”的认识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58处提到了“毒”。不过,当时的毒主要指药物毒、虫兽毒和引起传染病的“疫毒”。

  如今我们所说的“排毒”中的“毒”,含义比较广,主要是指人体代谢产生的或从外界摄入的对身体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积存在体内,就好比电脑机箱积满了灰尘,轻则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重则引发火灾,或直接导致电脑报废。

  “毒”从何来

  我们生活在一个前人难以想象的年代:一方面,物质高度发达,生活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日趋便捷、舒适、丰富;另一方面,我们离自然也越来越远。一棵没有被农药、化肥污染的青菜,一杯纯净天然的水,一块不含激素和重金属的肉,一件不含甲醛和有害染料的衣服,一瓶没有铅、镉、汞的护肤品,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实在难以每天享用。

  此外,现代社会带给人们的压力,影响到的不止是职场人士,还包括正在读书的孩子和颐养天年的老人。焦虑、紧张、容易急躁成了现代人共有的特征。这些不良情绪,以及睡眠不足、吸烟、酗酒等生活习惯,也会给身心健康带来损害,使人体新陈代谢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久而久之,既过度生成了毒素,又难以有效排出毒素,亚健康就这样出现了,疾病也随之而来了。

  身体传来的“毒讯”

  如何知道体内正在积存毒素,身体健康正在受到伤害呢?看看您是否有以下这些“毒讯”吧!

  ● 脸色黯淡,容易起疱;

  ● 口臭,早上起来特别明显;

  ● 大便干燥,或者大便黏稠不成形,很久没有正常的“香蕉便”了,而且大便气味十分明显;

  ● 尿黄,味道大;

  ● 食欲不振,肚子发胀,消化不良;

  ● 皮肤干燥,发痒;

  ● 脱发,早上起来梳头时大把掉头发;

  ● 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烦躁,难以集中精神;

  ● 白天犯困,晚上睡不好,多梦,早醒;

  ● 容易疲劳、气短;

  ● 口苦;

  ● 放屁气味比较臭。

  如果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症状,这些症状又不是由明确的疾病引起的,这就说明您体内有毒素蓄积,到了该排毒的时候了。

  中医排毒方法面面观

  排毒古法

  中医认为,引起人体亚健康和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有“邪”,邪有内邪和外邪之分。人体内部自己产生的邪是内邪,外来侵入的邪是外邪。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人体新陈代谢紊乱和内分泌失调,造成人体内部代谢出来的有毒有害的废物排不出去,这是“内邪”在作乱;而摄入的食品、饮水以及生活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这是“外邪”作乱。无论是内邪还是外邪,都属于“毒”的范畴,都需要排毒。

  中医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疗方法,其中部分方法十分适用于排毒。

  汗法——用出汗的方式排除毒素。通过运动或者服用某些药物引起出汗,使毒素从汗水排出体外。

  吐法——使用呕吐的方法排毒。如果误食了药物或者霉变、有毒食品,可以把食盐放入温开水中饮用帮助呕吐,也可以用筷子轻轻触碰咽部,引起反射性呕吐。

  下法——使胃肠道里的毒素通过大便排出的方法。

  “中医治疗八法”是中医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对于我们现代人排毒来说,汗法、下法比较常用。

  饮食排毒法

  绿豆 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去火之功效,是常用来解多种食物或药物中毒的一味中药。常饮绿豆汤能帮助排出体内毒素,促进机体的正常代谢。许多人在进食油腻、煎炸、热性的食物之后,很容易出现皮肤痒、暗疮、痱子,这是由于湿毒溢于肌肤所致。绿豆则具有强力解毒功效,可以排除多种毒素。

  茶叶 性凉,味甘苦,有清热除烦、消食化积、通利小便的作用。古书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说明茶叶有很好的解毒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富含一种活性物质——茶多酚,它具有解毒作用。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还能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可以保健强身和延缓衰老。

  木耳 味甘,性平,有排毒解毒、清胃涤肠、和血止血等功效。木耳中所含的一种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将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灰尘杂质集中吸附,再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排毒清肠的作用。

  海带 味咸,性寒,具有消痰平喘、排毒通便的功效。海带的碘化物被人体吸收后,能促进有害物质的排泄。同时,海带中还含有一种叫硫酸多糖的物质,能够吸收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并把它们排出体外,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保持正常含量。另外,海带表面上有一层略带甜味的白色粉末,这是极具医疗价值的甘露醇,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

  芹菜 芹菜中含有的丰富纤维可以带走体内的废物。经常食用可以帮助身体排毒,对付由于身体毒素累积所造成的疾病,如痤疮、口臭、便秘等。

  猪血 猪血中的血浆蛋白被消化液中的酶分解后,产生一种解毒和润肠的物质,能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和金属微粒结合,转化为人体不易吸收的物质,直接排出体外,故此猪血有除尘、清肠、通便的作用。

  燕麦 能滑肠通便,促使粪便体积变大、水分增加,促进肠胃蠕动,发挥通便排毒的作用。

  牛蒡 可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并有调整肠道功能的效果,所含的膳食纤维可以保存水分、软化粪便,有助排毒、消除便秘。

  莲藕 有利尿的作用,能促进体内废物快速排出,间接净化血液。

  苹果 苹果中的半乳糖荃酸和果胶能避免食物在肠道内腐化,并能帮助身体排出毒素。

  魔芋 是有名的“胃肠清道夫”、“血液净化剂”,能清除肠壁上的废物。

  通便排毒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谷道”(即排出大便的通道)是排出污浊废物的通道,因此,通便是一种有效的排毒方法。中医治疗“八法”中的“下”法,就是通便、泻下。适当多吃一些通便的食物,如芹菜、木耳、苹果、魔芋,这些食物在肠道内的消化过程中,有的可以把有害物质转化成不易被吸收的物质随大便排出,有的可以加速肠道蠕动而使有害物质尽早排出体外,有的可以抗氧化,避免过多的有害物质生成而损害人体健康。

  利尿排毒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水道”(即排尿的通道)也是排出污浊废物的通道,因此,摄入一些利尿的食物,如绿豆、茶水,有利于人体排出废物。此外,还要适当多喝水,特别是白开水,有利于排尿。

  出汗排毒法

  中医治疗“八法”中的第一种方法就是汗法,是利用出汗使人体浅表部位的毒素排出的方法。现代人一年四季离不开空调,很少出汗,因此造成毒素很难从汗液中排出。中医认为人体应该顺应自然,该出汗则出汗,强行降温止汗反而对健康不利。

  运动排毒法

  运动排毒法一方面可以使人出汗,使毒素从汗液中排出;另一方面,运动加快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也有利于毒素的排出。

  针刺放血排毒法

  针刺放血排毒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针灸疗法,经过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一直备受中医临床医生所推崇。针刺放血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和针刺原理,用针具刺破特定部位或穴位放血,以疏通经脉,调理气血,促毒外出。需要提醒的是,针刺放血不是谁都可以操作的,必须到正规的医院,请专科医生诊断和治疗。

  刮痧排毒法

  刮痧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医疗方法,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医认为“痧毒”由气血瘀滞以及无法消化的食物或无法排除的代谢废物累积而成,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在人体一定的部位反复刮动,摩擦患者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刮痧的原理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果。

  意念排毒法

  静心坐定,排除杂念,用意念想象身体内的毒素缓缓排除,身心逐渐变得澄澈清明。配合深呼吸,想象自己吐故纳新。做这个简单的练习时,可以配合舒缓的音乐来放松和入静。这种方法类似于中医气功养生法。

  排毒的N个误区

  盲目断食 有的人认为不吃饭可以减少身体内毒素的生成。的确,身体内一部分毒素是由摄入的食物经过新陈代谢转化而成的,也有一部分毒素是食品中本身含有的添加剂等成分,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食物中有些成分会转化成毒素就不吃东西。中医自古就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不吃饭导致正气不足,自然容易“邪”气上身,引发疾病。

  只吃水果 有人认为粮食和肉类吃进肚子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有害物质,于是只吃水果,认为水果比较“干净”。其实不然,水果经过新陈代谢同样会产生有害物质,而且水果上的农药残留、化肥残留不一定比粮食和蔬菜少。不仅如此,只吃水果还会造成营养不良,和上面提到的“盲目断食”一样,引发人体正气不足,疾病自然容易找上门来。

  乱用泻药 有人认为吃泻药等于排毒。的确,通便是排毒的方式之一,但通便不等于排毒,吃泻药更不等于排毒。乱吃泻药,会导致肠道敏感性降低,造成越吃泻药越便秘,越便秘毒素越多的不良现象。

  乱用排毒产品 现在的排毒产品五花八门,鱼龙混杂。选择排毒产品一定要谨慎。市场上有很多“三无产品”(无生产厂家、无批准文号、无生产日期)打着排毒的旗号招摇撞骗,读者朋友一定要多加小心,以免上当受骗。

上一篇:喝酒“上脸”是好是坏
下一篇:古人食冰趣事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