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91216_328076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健康》

《健康》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9:00

《健康》始终以普及健康科学知识,为广大读者的身心健康服务为宗旨,倡导健康新理念,引领健康新潮流。其内容与时俱进,科学权威,想百姓所想,写百姓所需,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受到广大读者好评。

文章数
分享到:

合胞病毒与气象

2009-12-16 22:26:36

  冬天,孩子出门时,老人一定嘱咐“多穿点,别着凉”。这样一个浅显的“常识”,近些年来,却被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些规律,发现了气象与某些病毒的不解之缘。

  气候与合胞病毒

  在气象学中,有一个名词叫“锋面”气象,是指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在这个交界面中,主要表现在气温、气压、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气温的骤然下降,正是在冷暖空气相互交替过程中,冷气团占主导地位的结果。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有害微生物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构成对人体的影响。影响人体呼吸道的合胞病毒,就是这样一种条件致病微生物。在“锋面”显著的冬春季节里,合胞病毒对人类健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是常常引发病毒性感冒的罪魁祸首。

  有学者研究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对人群的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比如美国东北部沿海的温带气候区,这一区域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和北方冷空气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该国的医学研究发现,在这一地区的1月份~3月份被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者占全年被感染人数的半数以上。英国1月份的天气多密布阴沉的乌云,并伴有湿冷的雨夹雪;1月也是伦敦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0℃到6℃,一般晚上平均气温为1.5℃。当地1月份~3月份被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病例也占全年病例的大多数;在我国的上海,一项研究表明,2月份到4月份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期,其中被合胞病毒感染病例占80%以上。

  2007年12月份,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选取北京儿童医院门诊病人中发热≥37.5℃,有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的病人进行病原学检测,报告结果证实,目前北京市儿童中引起发热的呼吸道疾病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认识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属副黏病毒科肺炎属。1956年,科学家第一次从一只有感冒症状的黑猩猩鼻咽分泌物中发现了该病毒。1957年,又从两名分别患肺炎和有喘息症状的儿童咽分泌物中分离到了该病毒。后来,科学家把这种病毒放到含有很多细胞的营养液中进行组织培养时发现,它对细胞具有融合作用。根据这一特点,加之又主要出现在呼吸道中,于是便命名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有圆形和丝状两种状态,外层有囊膜,囊膜表面有两种糖蛋白刺突:一种为G蛋白,它能使呼吸道合胞病毒吸附于细胞上导致感染开始;另一种为F蛋白,能引起病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使病毒便于穿入细胞。当人的呼吸道被该病毒感染后,病毒便使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结构发生破坏,出现上皮细胞融合反应,组织受到损伤,从而导致出现炎性反应。如果这种病毒数量较多,在上呼吸道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抑制时,它便会继续向下移行,通过支气管到达毛细支气管和肺泡,甚至到肺泡与肺泡之间的间质部位,此时便引起了毛细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

  大多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儿年龄在1个月~3个月,男女之比为1.44∶1。潜伏期在3天~5天。一般情况下,被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的最初症状类似轻微的感冒症状,比如流鼻涕、轻微咳嗽、发烧等,大部分人几天后症状就消退了。但由于体质的差异或感染程度不同,有些人会随之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以及其他炎性物质积聚在细小支气管内,导致以咳嗽、喘鸣、呼吸困难为特征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表现。这时候到医院化验会发现白细胞总数并不高,分类项目中淋巴细胞比例增加,这提示可能是病毒感染,再进一步做病原学检查,便可发现原来是合胞病毒惹的祸。对该病毒使用抗菌素治疗是无效的,医生会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所以,对于冬春季患感冒的婴幼儿,不可轻视,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进一步发展成为肺炎。

  预防方法

  关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预防,目前仍缺乏特效的办法。用病毒疫苗滴鼻接种,可在局部产生分泌型lgA抗体,来阻止病毒的入侵,目前还在研究试用阶段。根据前面提到的气象与季节性研究提示,该病毒最容易在冬季、初春季节流行。传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或污染的手指直接将病毒带到鼻黏膜和眼黏膜。因此,勤洗手(特别是接触患儿后)、少到空气不够流通的公共场所、出门戴口罩等方法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最佳方式。

上一篇:小痘痘 大问题
下一篇:春夏,要警惕儿童“手足口病”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