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91222_328096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健康》

《健康》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9:00

《健康》始终以普及健康科学知识,为广大读者的身心健康服务为宗旨,倡导健康新理念,引领健康新潮流。其内容与时俱进,科学权威,想百姓所想,写百姓所需,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受到广大读者好评。

文章数
分享到:

多数人都是酸性体质吗

2009-12-22 21:15:52

  “现在人们吃酸性食物过多,因而多数人呈酸性体质”“多吃碱性食物有益健康”……这些常常被媒体宣传的健康观点,似乎已经是公认的定论了。然而,有人质疑,事实确是如此吗?


  1、我们都是酸性体质吗?

  一份弱碱水的广告宣传材料说:“由于营养过剩,目前绝大部分国人属于酸性体质,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进一步研究证实,各种癌症患者几乎都是酸性体质。那就是说,酸性体质适宜于癌细胞生长。研究还发现,绝大多数富贵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等都是长期酸性体质造成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这也是国人这几年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直线上升的原因之一。因此,消除酸性体质这个万病之源,维持人体酸碱平衡、最好是弱碱性体质,是当务之急。”——弦外之音,就是应该多喝他们生产的弱碱水,以保持人体弱碱性体质。“目前大部分国人属于酸性体质”,据说占70%左右呢。

  近年来,“弱碱水”在饮用水市场异军突起,广播、电视、报纸上的宣传大战此起彼伏,不少企业还拿出了海外“洋专家”的论点。

  有关食品酸碱性的文章也不少,涉及人体酸碱度问题的宣传更多。“酸性食品不宜多吃”、“酸性食品摄入过多有害健康”、“注意酸碱平衡”之类的观点成为媒体炒作的热点。而这些宣传往往让老百姓感到一头雾水,究竟哪些食品可以确切地划归于碱性食品,哪些食品可以确切地划归于酸性食品?无论是酸性食品还是碱性食品,都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怎样吃才能够做到营养均衡呢?

  2、食品分酸碱吗?

  据某些专家介绍,食品能够分出酸碱性来。怎么分的呢?在食品化学中,将食品燃烧后所余的灰烬进行化学分析,灰烬中含有磷、硫、氯元素较多者,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灰烬中含有钾、钠、钙、镁元素较多者,溶于水后生成碱性溶液。这就是食品酸碱性由来的根据。一般说来,谷物和动物性食品如鱼、肉、蛋大都属于酸性食品;而水果和蔬菜大都属于碱性食品。按照这种分法,平素要少吃酸性食品,多吃碱性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鱼肉蛋等酸性食品摄入多了,就喝点弱碱水,这样,有助于保持体内酸碱平衡。


  这种说法一直受到专家的质疑。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某教授指出,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说法言过其实,缺乏科学依据。

  首先,食品灰烬不是食品本身,只是燃烧后剩下的一些氧化物,与食品进入肠道代谢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食品在人体中经过消化吸收以及各种代谢反应,形成各种各样的产物,这些产物既有酸性的,也有碱性的,还有一些是中性的,并不能简单地以此来划分酸性还是碱性。

  其次,虽然食品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但人体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缓冲系统和调节系统,人体自身能够平衡酸碱度。健康人血液的pH值保持在7.35~7.45之间,一般不会受到摄入食物的影响而改变,机体有能力缓冲生成的酸碱产物,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有些宣传材料上称:谷物、鱼肉蛋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引起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而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病。他们把碳水化合物(糖)、蛋白质、脂肪这三类最基本的营养素,统统都划归为酸性食品,按照这种逻辑,都应该少吃或者不吃。那么,缺乏了这三大营养素是什么后果呢?营养不良。

  蔬菜和水果确实能够预防某些慢性病的发生,但不是因为其碱性作用,而是因为蔬菜水果产生的能量低,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物质,有益于人体的正常代谢。如果按照所谓的“酸碱平衡理论”,纠正体内的偏酸物质,那么,每天服点小苏打(即碳酸氢钠)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多么简单的事儿啊?但是,没有一位科学家这么说过,可见,不是那么简单。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国人要注意“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等等,对成人摄入能量的多少给出了一个平均水平:男性每天应该摄入能量2200千卡,相当于每天摄入谷物300克,蔬菜400克,水果300克,肉、禽和鱼、虾150克,蛋类50克,大豆和坚果40克,奶和奶制品300克,油脂25克。这才是科学的,我们应该按照这一原则进食。

  3、体质有酸碱之分吗?

  对于“酸性体质”这一说法,许多专家都表示从没有听说过。哈医大一位教授告诉笔者:无论中医、西医,都没有酸性体质这种说法。另外,医学上说的酸碱度与所谓的酸性体质、碱性体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即使是糖尿病患者,只要接受了规范治疗,血液的pH值就不会呈酸性,否则肯定是出现了酮症酸中毒。

  所谓的“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一位长期从事内分泌疾病诊疗和研究的专家说,从没有听说体质发酸能导致糖尿病,若按照“70%的国人是酸性体质”的说法,岂不是绝大多数国人都是糖尿病病人?还需要纠正的是,不是酸性体质导致疾病发生,而是某些脏器发生了器质性病变或因服用了某些药物才导致酸中毒。

  前面我们分析过,人的机体具有强大的缓冲系统和调节系统,有能力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正常人根本不存在酸碱体质问题。

  那么,人体有哪些强大的调节、缓冲系统呢?具体地说,包括这几个方面:

  血液缓冲系统 包括血液中的碳酸氢盐缓冲系统、磷酸盐缓冲系统、血浆蛋白缓冲系统、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其中,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与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最为重要。

  肾脏调节 肾脏有排出过多的酸性物质、回收碱性物质的功能,保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呼吸调节 肺通过排出二氧化碳来减少体内挥发性酸的产生。

  细胞调节 通过细胞内外氢离子与钠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氯离子的交换,平衡体液的酸碱比例。

  这些人体内部的调节系统,可以使人体血液的酸碱度(即pH值)保持在7.35~7.45之间,人体始终呈弱碱性,根本不会出现“70%的人是酸性体质”的状况。

  酸与碱,在人体内和谐共存

  其实,人体不同脏器之间的酸碱度还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胃液呈酸性,小肠液属于碱性。虽然各脏器之间酸碱度差异巨大,但分泌的消化液和食物发生作用以后,酸碱度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不管其变化如何,进入血液以后,都会呈现pH值7.35~7.45的弱碱性,不会、也不可能出现什么酸性体质。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明确规定,生活饮用水的pH值范围为6.5~8.5,这就意味着国家允许pH值为6.5~7.0的微酸性生活饮用水被人饮用。只要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并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每天保证饮水量足够,照样能满足人体的需要。

上一篇:尿液,是自救良药?
下一篇:远离癌魔,从“食”做起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