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0217_32811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健康》

《健康》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9:00

《健康》始终以普及健康科学知识,为广大读者的身心健康服务为宗旨,倡导健康新理念,引领健康新潮流。其内容与时俱进,科学权威,想百姓所想,写百姓所需,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受到广大读者好评。

文章数
分享到:

对症下药,巧治“快乐缺失症”

2012-02-17 09:11:30

                           撰文:马志国

又一封读者的来信展开在我的书桌上,她说——

我今年26岁,一年前在一个机关谋到了一个小差事。亲友说我走运,同学说我有本事。可是,最初的新鲜感消失之后,我的全部感觉就是没劲,排遣不去的重重忧虑,让我愁眉不展,总是找不到快乐。您说,我这是怎么了?

面对她的发问,我的眼前浮现出心理咨询中遇到的一张张阴云密布的面孔。这些朋友概括起来也是一句话:找不到快乐。从医学上说,他们算不上心理病人,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够不上神经症或人格障碍。这种“心病”不妨叫做“快乐缺失症”。这是一种流行性的“心理症”,最突出的症状就是找不到快乐,最适合的疗法是自我调治。

快乐缺失症据病因不同可分若干类型,难以尽数。这里择要分类开列心理验方,需要的朋友不妨对症下药。

【认知偏差型】

病因:主要是认知上出了偏差,如,我注定不会有快乐;我想快乐会带来灾难;我不配享受快乐……

验方:认知纠偏法

扔掉那些糊涂观念,矫正自己的认知,确立积极的观念:①人生不是苦海无边,人不是为了对付一个一个的苦难而来到这世上的,人生的最高目标原本是为了快乐。如果不是为了追求快乐的人生,我们还有什么必要来奋斗拼搏?②快乐不是灾难的孪生子,快乐和灾难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世上难免有乐极生悲,但那不是因为你享受了快乐,而是因为你可能糟蹋了快乐。③上天把快乐公平地分给我们每一个人,享受快乐不是哪个人的特权。你不要以为快乐的光临是找错了门,把快乐拒之门外,是不是你太胆小了?

【目标障碍型】

病因:一是目标不明,不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在哪里;二是目标不定,朝秦暮楚。人生目标出现障碍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正如古罗马的小基提卡所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谋职就业的朋友出现的快乐缺失症常常与此有关。

验方:目标定位法

一是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目标。把自己求学期间的各种成绩汇总一下,分门别类,你会看到自己的特长在哪里。由此你也就明了了自己进取的目标。二是结合职业明确目标。职业不等于目标,有了职业不等于事业的成功。要成就一番事业,还应在头脑中有个明晰而具体的目标。古今中外,虽然不乏事业取向与当初职业不相吻合而获成功的实例,但更多的还是二者基本一致的成功者。因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确定事业的目标还是以结合职业、与职业保持同一取向较为理想。三是根据社会需要制定正确目标。目标正确,多一份努力,就多一份收获;目标不正确,多一份努力,就多一份荒谬。所谓正确与否,关键在于目标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应审时度势,根据社会需要,在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中确定一个方向,才有望事业的成功。

【感觉迟钝型】

病因:感觉神经有些麻木迟钝或处于休眠状态,快乐就在身边,却感觉不到。

验方:快乐日记法

美国心理学家曾用让患者写日记的方法对快乐缺失症患者进行治疗,发现患者在坚持写了一段日记后,都激活了感觉神经,使心理状态有所改善,生活多了几分快乐。日记可以有两种写法:一是客观性的。不写自己的内心感受,不提“我”字,尽可能地记录外界的色彩斑斓的现实生活。这样逐渐会看到生活中的阳光,心中也就会洒进快乐的阳光。二是主观性的。专写自己快乐的感受,哪怕一点小小的快乐之感也不让它转瞬即逝。过后自己时常重温一下快乐的感觉。如此,你就会逐渐发现自己的身边原来快乐的事越来越多。

【忧虑积郁型】

病因:忧虑积郁在胸,堵塞了快乐感觉的神经通路。

验方:欲擒故纵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兰德的一项治疗忧虑的措施很独到。他不是让忧虑者不去忧虑,而是让忧虑者来个“欲擒故纵”,每天拿出一段时间专门进行忧虑,即“用忧虑战胜忧虑”。这样尽情地忧虑一段时间,更能驱除忧虑。这有点像越怕失眠就越失眠,索性就不睡,反倒困意袭来的情形。你怕忧虑的困扰吗?那么好,索性就专心致志地忧虑一会儿。心理学家建议这样做:①平时通过想像、放松、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打断忧虑,告诉自己,会有时间专门去忧虑的;②每天专门用于忧虑的时间最好30分钟;③专门忧虑时不要坐自己平时常坐的座位,以免以后一坐这座位就产生忧虑,也不要在晚上睡觉前安排专门忧虑;④不能“偷工减料”,要保证时间,要专心致志。这样做的结果是,人往往不能一门心思地去忧虑,逐渐地忧虑便悄然消失。

【思维刻板型】

病因:看问题思维刻板,不会从新的角度来发现快乐,常常为此而忧心忡忡。

验方:转换视角法

相传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晒盐。为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忧虑重重。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这大晴的天,伞可不好卖;每逢阴天,老太太嘀咕:这阴天下雨的,盐可咋晒?如此忧心忡忡,老太太竟忧虑成疾。两个儿子不知知何是好。幸访得一智者,智者为太太出一怪招:晴天好晒盐,您该为小儿子高兴;阴天好卖伞,您该为大儿子高兴。如此转念一想,保您忧虑全消。”老太太依计而行,果真无忧无虑心宽体健起来。心理卫生专家忠告人们:“当人在审视、思考、评价客观事物或情境时,要注意从多方面看待问题,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果从另一角度来看,就可能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这便是“转换视角法”的妙处。原本,事情常有两面理,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总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何必非把一件事情想得那么糟不可?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凡事只要换个视角,常常会看到另一番情景,发现快乐原来就在这里。

【面肌凝滞型】

病因:脸上的肌肉经常的不运动,有些凝滞,微笑不能挂在脸上,快乐就走不到心中。

验方:嘴角上翘法

请跟我做:先请少许调整一下,使情绪平静一些。好,请你嘴角上翘,尽力上翘。好。请尽力保持较长时间,一秒,五秒,三十秒,好!不管你刚才索然无味也好,百无聊赖也罢,现在,保你乐起来了。你不妨当真再试,肯定效果更佳。

你问这是为什么?主要是个“笑”与“喜”的关系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说,笑是情绪的机体变化,喜是情绪的内心体验。二者孰先孰后,孰因孰果?用俗话说,是先喜后笑,还是相反?一般认为是先有情绪的内心体验后有情绪的机体变化,也就是先喜后笑,先愁后哭,先怕后跑。这自然不无道理。但不能把事情看绝对了。美国的詹姆士认为:情绪的心理状态不是情绪生理变化的原因,相反,情绪的生理变化才是情绪的心理状态的原因。他举例说:当你看到一只老虎,听到它的吼叫时,老虎的形象和声音,通过眼耳等感官传到大脑皮层,使你产生对老虎的认识,于是你又联想到老虎是野兽,很厉害,会吃人。而后,在大脑皮层的指挥下你的肌肉(横纹肌)收缩,同时有心跳、呼吸加快等反应,于是就“跑”。这种生理变化再传回到大脑时,就产生了一种主观体验,即“怕”。后来的研究表明,情绪的内容确与内脏、横纹肌的变化有关系,是从内脏、横纹肌反馈回大脑的信息。具体说到笑与喜的关系,一般说是先喜后笑,可有时候也会先笑后喜。就是说,外表颜面肌肉的变化可以改变内心的情绪状态。同时还有个心理效应问题。当你一旦有意地调整颜面肌肉时,也就无意间调整了内心的情绪状态,从而逐渐地清除着消极情绪,于是心中的天空便由“阴”转“晴”,也就找到了快乐。

上一篇:让快乐伴随生活 -------百岁老人王千鑫的养生经
下一篇:冯梦龙的药名情书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