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50430_322951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健康与营养》

《健康与营养》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健康与营养》是国内第一本面向“新中间阶级”,提供全方位营养指导与健康资讯的高端时尚生活杂志。她以“时尚实用”为编辑核心,紧紧围绕现代精英人群及其家庭的健康生活这一主题,从营养角度入手,通过传播最新营养资讯、解读最新生活方式,分享最新健康理念,引导读者通过重构健康与营养的关系,全面提升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健康管理能力,缔造更具品质的时尚生活方式……

文章数
分享到:

别把马铃薯不当干粮!

2015-04-30 09:38:01

别把马铃薯不当干粮!

 

素有“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美誉的马铃薯,其营养价值和主粮化早已深入人心。据悉,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为继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又一主粮。预计到2020 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以后可别不把马铃薯当干粮咯!

 

拯救主粮,马铃薯来了!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目前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一些国家把马铃薯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我国也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未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趋势,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

 

马铃薯变主粮的优势

    许多专家认为,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那么,马铃薯作为储备粮都有哪些优势呢?

   好种植

    马铃薯是非常容易种植的,号称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它耐寒、耐旱,适应性很强。

   易保存

    在常温下,马铃薯磨成粉可以贮存15年以上。

   好吃

    马铃薯既可以煎炒烹炸,又可以烧煮炖扒,烹调出几十种美味佳肴, 还可以强化膨化

   营养又减肥

    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及糖尿病等。

 

马铃薯进军“主粮界”

    作为家常菜里的主角之一,变身主粮的马铃薯会以怎样的形式走上人们餐桌?其实,在我国很多地区,马铃薯本来就是以“主食”的状态存在。不过,尽管马铃薯有如此多的优势,让所有人把马铃薯转换成主食尚

    需一定时间。变成“饭”在内蒙古、甘肃等地, 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把马铃薯划入“饭”的范围,马铃薯的做法在当地更是花样繁多。“山药擦擦”就是其中之一,其是以马铃薯和面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一种小吃,在山西地区也很流行。变成“饼”在我国东北地区,马铃薯还以“马铃薯饼”的形式变身主食。这种以马铃薯面粉为原料的饼是将马铃薯擦成极细的丝 用少量面粉加水把马铃薯细丝和在一起,用油煎制而成。

 

小知识

    马铃薯=土豆=洋芋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传播到中国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马铃薯这一名字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不过马铃薯在我国的不同地域也有着不同的称呼中国东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

 

31459

 

小马铃薯大作用

马铃薯主粮化并不意味着它会成为人们主要食用的鲜食,而是在更多的加工品上体现,比如用马铃薯制成的全粉、淀粉,用于制作馒头、面条等加工食品。马铃薯营养价值极其丰富,而且不易使人发胖,还能烹制出多种美味佳肴。可以说,马铃薯虽小,优点可是真心“赞”啊!

    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

    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西北、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地区。在中国各产区,最常见的就是黄皮马铃薯,除此以外,在云南高山地区还有一种当地的特产马铃薯——红心马铃薯,又称之为耗子洋芋,该马铃薯内部呈放射状紫红色,这种马铃薯只能在2 400 m以上的高山地区才能生长良好。其口感较糯、类似板栗,营养价值比普通马铃薯高。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马铃薯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世界的20%,但中国马铃薯的人均消费量仍然不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上一篇:马铃薯,吃对了才健康!
下一篇:跑步时,小呼吸也有大学问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