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主办,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健康科普类读物,始终以“科学普及、健康教育”为宗旨,从1986年至今,连续30年月发行量超过百万,在民众和行业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巨大的影响力。除主刊《家庭医生》外,我们还出版发行《家庭药师》《健康养生》、健康科普类丛书及漫画。

文章数
分享到:

血脂没超标,医生为何还让我吃药

2021-05-13 21:38:00

  做血脂检查,很多人都有过虚惊一场的经历。

  “看到胆固醇轻微升高,以为自己悲哀地步入‘三高’人群。医生却说饮食清淡就好,不用吃药!”

  当然,也有人空欢喜一场,“血脂明明没超标,医生却要我吃降脂药”。

  血脂有没有异常,不是看检查报告单上有无箭头——“↑”和“↓”,就可以了吗?

  难道医生看到什么我们注意不到的地方?

  了解这背后乾坤,下次查血脂才不迷糊!

化验单没有箭头,不代表血脂正常

  化验单没有箭头,不代表血脂正常

  一般情况下,化验单上都标有血脂参考值,但这些参考值只针对健康人群而言。

  “对于有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者,或已经存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因素的人群,他们看到化验单正常,并不表示真的没问题。”区文超医生表示。

  他补充道,除了血脂检查结果,医生还会结合ASCVD危险因素来判断,包括有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因素,并给患者进行危险性高低分类。

  不同的危险人群,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开始、药物治疗开始和治疗目标值都不同。降脂治疗,需要危险分层个体化调脂是基本原则。

  举个例子

  化验单1:

  44岁男性,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吸烟等,其血脂化验单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为3.1毫摩尔/升。

  化验单2:

  65岁男性,既往冠心病、放过心脏支架,有大量吸烟的习惯,其LDL-C水平为2.21毫摩尔/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判断血脂异常的最重要的指标,化验单上显示参考值为“<3.4毫摩尔/升”。

  两张化验单的LDL-C水平都低于3.4毫摩尔/升,但第二例患者还是需要服用降脂药。

  这是因为,第二例患者个体的10年ASCVD评估为“极高危”,需要降脂治疗。

  因此,血脂是否异常、是否需要进行调脂,不能光看化验单是否异常,而是结合个人情况而定。

  对照看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

  血脂异常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

  血脂结果出来后,医生会依据患者疾病及危险因素进行分层,之后再确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

  越高危人群,其血脂控制目标值更低。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高危人群呢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高危人群呢?

  区文超医生表示,只要出现这两种情况,都算——

  第一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4.9毫摩尔/升,或总胆固醇水平≧7.2毫摩尔/升,都直接纳入高危人群。

  第二种:糖尿病患者,年龄40岁或以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1.8毫摩尔/升,或总胆固醇水平≧3.1毫摩尔/升。

  而在血脂偏高的情况下,医生会结合心血管危险因素来判断。

  举个例子

  (1)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肥胖、吸烟等风险因素少。

  此时尽管血脂偏高,一般也会被归于低危或中危人群。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与健康人的一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小于3.4毫摩尔/升即可。

  (2)患有高血压,同时,长期抽烟、肥胖。

  一般属于血脂异常高危人群。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则更低,须小于2.6毫摩尔/升。

  (3)患有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脑卒中、做过冠状动脉支架等情形的患者,不管血脂情况如何,都属于极高危人群。

  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必须不高于1.4毫摩尔/升。

  血脂异常,不一定要吃药

  健康人群一次性的血脂轻微升高,很有可能是抽血前摄入过多高脂饮食导致。

  仅有轻微血脂升高,且没有任何并发症,一般也建议先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调整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等,维持3~6个月。

  当这种非药物治疗改善效果不理想时,才进行药物治疗。

  但对于原本已经出现动脉硬化,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的患者,则必须是“药物治疗+生活调理”两条腿走。

  降脂药的副作用,没你想的那么大

  欧文超表示:“任何药物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副作用,但目前常见的降脂药总体都是安全的。”

  原本肝肾功能不好、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疲乏、无力、胃肠道不适、头痛等,以及肌肉酸痛、肝毒性等少见的特殊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不适,不建议自行停药,应该咨询医生意见,进行药物调整。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