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主办,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健康科普类读物,始终以“科学普及、健康教育”为宗旨,从1986年至今,连续30年月发行量超过百万,在民众和行业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巨大的影响力。除主刊《家庭医生》外,我们还出版发行《家庭药师》《健康养生》、健康科普类丛书及漫画。

文章数
分享到:

夏日出行,警惕“吸血虫”来袭

2021-06-16 20:52:00

  前段时间,江苏常州一女子踏青回来,发现腿上长了很多红斑,还伴有刺痛,可把她吓蒙了。

  经医生诊断,她是被蜱虫叮咬。

  蜱虫是一种很可怕的“吸血虫”,春夏季经常出没在草丛、小树林里。

  它不仅会吸血,还会传播病毒。临床上,被蜱虫叮咬后致死的病例并不少见。

  而且,我们太容易遇上它了。

  户外踏青、养宠物、农村放牛……危险就在身边!

  蜱虫,毒虫界的“吸血鬼”

  蜱虫不吸血时,只有绿豆大小,干瘪瘪的。吃饱后,最多也只有指甲盖般大小。

  但却不能小视。

  它们的嗅觉非常灵敏,距离很远的地方,也能闻到猎物的味道,伺机做好准备。

  一般而言,蜱虫会躲在灌木丛、树上,等你一靠近,就跳到你身上,开始“用餐”。

  攻击方式主要有两种:

  其一,吸血时,释放神经毒素。

  这种毒素可能引起肌肉麻痹,起到类似麻醉的效果。

  有些人会觉得瘙痒,还可能出现发热、全身无力,头痛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有的人可能不痛不痒,毫无察觉。

  被叮咬的时间越长,蜱虫释放的毒素可能更多。

  其二,传播致命病毒。

  蜱虫的头部携带近百种病毒和细菌,比较严重的会导致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斑疹伤寒、莱姆病等。

  以感染森林脑炎为例,不仅伴有发热、神经麻痹等症状,还可能会引起瘫痪、呼吸衰竭、死亡。

  爱叮耳朵、腋窝、腹股沟……太难防!

  很多人到发病时,都不知道蜱虫的存在。

  2019年,安徽合肥某医院收治的蜱虫患者中,有三人就因为发现太迟,毒素已经蔓延,最终死亡。

  2020年,山东青岛某医院接诊了20多名被蜱虫咬伤的患者。有4人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因为蜱虫躲藏的地方,太隐蔽了。

  一般来说,它会选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打扰的位置寄生。比如耳朵、腋窝、大腿内侧,甚至阴部、腹股沟等。

  所以,外出后,如果发现身上有“黑痣”,而且摸它时还会动,就要小心了。

人们是怎么中招的

  人们是怎么中招的

  ●猫狗身上就会有

  我经常抱着自己的狗睡觉。有一天发现自己的耳朵疼痛,还流血了。结果发现,蜱虫钻进耳朵里了。

  很多猫狗都喜欢在户外蹦跶,在草丛里打滚,身上很容易就藏了蜱虫。主人一和它接触,蜱虫就可能转移到人的身上。

  ●蜱虫也爱藏在牛羊身上

  小时候放牛,被它跑到耳朵里了。有天放学回到家,刚要开门,就被它咬了,痛得我都软下去了。后来让医生帮忙夹出来。真的吸了我好多血。

  ●野地、草丛,是重灾区

  在野外露营时,一直发烧找不到原因,跑了很多医院。后来,在腿上发现了被蜱虫叮咬的痕迹。

  被叮咬后,不能用手拔

  很多人被蜱虫咬后,第一反应,就是用力把它拔出来。

  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蜱虫的头部,也就是扎进我们皮肤的部分,长满了倒钩,所以蜱虫可以紧紧吸在皮肤里。

  硬拔,不仅会越拉越紧,而且,它的头部和身体连接处非常脆弱,技术不好的,很容易扯断。

  如果头部留在皮肤里,会进一步引发刺激和感染。

  √正确的处理方式

  1.可以用酒精擦在蜱虫身上,让它慢慢松口。

  2.再用尖头镊子贴近皮肤处,夹住蜱虫的头部。注意,不要挤压它的身体。

  3.尽量温柔地垂直拔出,并确保整个虫体是完整的。

  4.最后,消毒伤口。

  如果自己把握不好,一定要尽早就医。自己拔出后,也应该到医院检查,看是否有病毒感染。

  而且,被蜱虫咬伤后,潜伏期会有一到两周,记得要做好观察。

  ×不能拍打,或用针戳、烟头烫等。

  这样虐待蜱虫,它反而会受刺激,反呕出血液。如果血液带有病毒,可能会反流到人身上。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