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主办,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健康科普类读物,始终以“科学普及、健康教育”为宗旨,从1986年至今,连续30年月发行量超过百万,在民众和行业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巨大的影响力。

文章数
分享到:

宝宝衣物,“0荧光剂”才安全?

2021-10-22 10:01:00

  “荧光剂”这个词,新手爸妈几乎无人不知,对其印象也很一致:坏东西!宝宝勿近!

  选购小衣服、被子、洗脸巾等宝宝贴身用品时,对荧光剂都是“零容忍”。

  可是,商家都说自己的产品不含荧光剂,到底真不真?

  又有传闻说,买支荧光笔一照便知。这不,有的爸妈就真的买了。

  不照不知道,一照吓一跳:家里大小物件,处处都闪着蓝光,提示有荧光剂!?

  孙世英对待荧光剂的态度,比很多新手爸妈淡定许多。

  他是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轻纺部质量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奶爸”,有一个2岁的女儿。

  检测荧光剂,是他日常工作之一。要测女儿的衣物是否有荧光剂,他有很专业的设备和方法,但他从没这么做过。

致敏、致癌?荧光剂表示很冤

  致敏、致癌?荧光剂表示很冤

  “刺激皮肤,导致过敏。”

  “可进入体内,削弱免疫力。”

  “对肝脏及其他重要器官有害,可能致癌。”

  …………

  荧光剂的危害,网上一搜一大把。

  孙世英表示,并没有这么吓人。

  荧光剂是大分子的有机化合物,人体皮肤又是天然的“防护墙”。荧光剂一般难以通过皮肤屏障。

  哪怕是皮肤娇嫩的婴幼儿,其皮肤也不容易吸收荧光剂。

  那,万一宝宝啃咬衣物,会不会把荧光剂“吃进去”?

  退一步讲,哪怕真的有荧光剂能进入人体,产生危害的可能性也极低。

  孙世英解释说:“在谈荧光剂的危害时,需要了解它的使用剂量,以及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最低剂量。”

  如今应用较多的荧光剂,是二苯乙烯基联苯类荧光增白剂(CBS)。

  根据国家标准《GB 151933-2003急性毒性试验》规范性附录D“急性毒性剂量分级表”判定,荧光增白剂为无毒,与日常食用的食盐的急性毒性属同等级别。

  孙世英补充道,荧光剂已经有50多年的广泛应用历史。这足以证明,合理应用荧光剂是安全的。

  至今,也尚未有实验数据或案例证明荧光剂会致癌、致畸。

  但确实有的宝宝穿新衣服后出现过敏,怎么解释?

  孙世英认为,这很可能是衣服存在化学残留所致,例如染料、香料或防腐剂,抑或是使用了不合格的荧光剂,建议清洗后再穿。

  荧光剂合理使用基本无害,对人体的急性毒性与食盐相当。

  所以,对于婴幼儿纺织品的荧光剂添加量,我国目前并未做特殊要求。

  商家宣传“0荧光剂”,或只是一面之词,未必能信。

白色物品里,几乎都有它

  白色物品里,几乎都有它

  很多人拿荧光剂检测笔随处照,会发现,身边很多物品都出现荧光反应。

  孙世英说,这不奇怪。日常生活中,荧光剂几乎无所不在。

  “除了纺织品,洗涤剂、纸张、化妆品、儿童玩具、塑料和医用包扎敷料等,都可能含荧光剂。”

  使用荧光剂,是为增白。

  荧光剂又名荧光增白剂。与漂白剂不同,它并不能去除物品的颜色,用的是“障眼法”:吸收紫外线,反射出蓝白磷光,给人以洁白之感。

  简单说,就是靠放出荧光,达到增白、增艳的效果。

  慎用紫光灯,频繁使用会伤眼

  不少家长从网上购买紫光灯等仪器,检测宝宝衣物有无荧光剂。

  这些仪器能测出有无荧光反应,但并不能证明有无添加荧光剂。

  因为,其他物质也可能会产生荧光反应。

  也就是说,使用紫光灯能看到荧光反应,但普通消费者难以确定是否含有荧光剂,更无法测定荧光剂的种类及含量。

  孙世英提醒,要慎用紫光灯。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下,眼睛和皮肤可能会受到伤害。

  给宝宝买衣服,相信正规厂商

  荧光剂种类繁多,常用的二苯乙烯基联苯类荧光增白剂(CBS)安全无毒,但不代表其他荧光剂也如此。而且,有些厂家可能超量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的荧光剂。

  孙世英建议,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服装,才更有保障。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