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连素不见了!为何“改名换姓”--中国数字科技馆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主办,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健康科普类读物,始终以“科学普及、健康教育”为宗旨,从1986年至今,连续30年月发行量超过百万,在民众和行业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巨大的影响力。

文章数
分享到:

黄连素不见了!为何“改名换姓”

2022-07-27 19:51:00

  老读者的困惑

  近日,一位老读者来电,他是一名70多岁的大学老师,在电话中表示很困惑:现在的药,怎么越来越难认了?

  有天,他去药店买黄连素。店员给他拿来一瓶“盐酸小檗(音同簸,第四声)碱”,说这就是黄连素。

  他看了又看:药名是“盐酸小檗碱”,跟黄连素不相干啊!真的是一样吗?

  不止黄连素,他发现,很多以前熟悉的药物都改名了。

  比如,感冒就买“感冒片”,一目了然。可现在,药盒上都是生僻的化学名。不看说明书,根本不知道它能治什么病。

  为何这么多药“改名换姓”了?难道,改名后更方便提价?

拗口的新名字其实是药品通用名,方便国家对药品进行监督管理

  拗口的新名字,其实是药品通用名

  尹嘉瑜药师解释道,很多药品之所以改名,并不是为了提价,而是要遵循国家规定,方便国家对药品进行监督管理。

  常见的药品名称有三种,分别是通用名、商品名、化学名。

  ●通用名

  在我国,药品通用名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按照《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组织制定的中文法定名称。

  同一种成分或相同配方组成的药品,不管是哪个厂家生产的,在中国境内都共享同一个通用名,具有唯一性。

  ●商品名

  这是药品生产厂家自己取的。同种成分或同种配方的药物,由于生产厂家、制作工艺、剂型规格等不同,可有多个商品名称。

  ●化学名

  根据药品化学成分确定的化学学术名称,国际通用。

  2006年,我国出台《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其中规定——

  凡上市流通的药品的标签、说明书或包装上,必须要有通用名。

  商品名不得与通用名称同行书写,字体和颜色不得比通用名更突出和显著,单字面积不得大于通用名的二分之一。

  在此之后,很多药品都把药盒上最大最显眼的名字,改为通用名,不再用别名或商品名。

  具体到老先生提出的“盐酸小檗碱”,它确实就是黄连素。

  黄连素的主要成分,是从黄连属植物中提取的盐酸小檗碱,所以,盐酸小檗碱是黄连素的通用名。“黄连素”之名,只是俗称。

  原名好认又好记,为何要改

  像“黄连素”这样的俗名,朗朗上口。全改成拗口的化学通用名,太难辨认了!

  尹嘉瑜药师指出,突出通用名,可以帮助大家识别药品,实现安全用药。

  过去,一些药品的有效成分基本一样,却因为不一样的名字,让很多人以为是不同的药,以致重复用药。

  比如,退烧药“泰诺林”和“必理通”,主要成分都是对乙酰氨基酚。同时服用会造成药量过大,容易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原名好认又好记为何要改,怎样识别新药名

  怎样识别新药名

  老先生仍然不解:现在药名都改了,那购买时,怎么找回以前用的那些药?

  不妨咨询药店里的药师,请他们推荐同类药物。如果仍然不放心,可以把以前的药品说明书和改名后的药品说明书做个比对。

  尹嘉瑜药师说,看通用名识药物,也没大家想象中那么难。

  “一些常用药,只要‘抓住’名字中的几个字,就能快速知道它的作用。”

  ●药名含“头孢”的,属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药名含“他汀”的,是降脂药。

  ●药名含“地平”的,是降压药。

  ●药名带“酚”的,一般含有解热镇痛的对乙酰氨基酚。

  ●药名带“烷胺”的,含有抗流感作用的金刚烷胺。

  ●药名带“麻”的,多数含有平喘药伪麻黄碱。

  ●药名带“扑”“敏”字样的,多数含有抗过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

  不过,上述方法也非所有药品都适用。如氯丙嗪和异丙嗪,仅一字之差,但前者是抗精神病药,后者却是抗过敏药。

  尹嘉瑜药师提醒,如果对使用药品有任何不清楚,都务必认真阅读说明书,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药师,千万不要嫌麻烦。

  通用名一样,为何价格悬殊

  有些药品虽然通用名一样,却因为厂家不同,价格相差很大。

  尹嘉瑜药师表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原研药与仿制药的区别。原研药研发成本高,且有定价政策保护,价格比较高。

  二是有些药由国家大批量集中采购,以量换价,中标药品更便宜。

  三是药品的规格、剂型及生产工艺等不同,价格也不同。

  “并不是选择越贵的药效果越好,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

上一篇:馨香茉莉,舒缓心情
下一篇:保护好智齿!牙齿烂了,它能“替补”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