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暑湿热难耐,补脾用莲子--中国数字科技馆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主办,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健康科普类读物,始终以“科学普及、健康教育”为宗旨,从1986年至今,连续30年月发行量超过百万,在民众和行业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巨大的影响力。

文章数
分享到:

小暑湿热难耐,补脾用莲子

2022-07-31 20:18:00

  顺时调养有门道,不觅药方觅膳方。

  正所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时至小暑,气温较高,夏雷阵阵,热气下降,水汽上升,暑、湿、热夹杂。

  从夏至“一阴始生”,至小暑时节,阴气渐渐滋生,阴阳两气相搏,暑、湿、热间杂乘虚而入,直捣脏腑,让人出现心烦不安、乏力困倦、食欲不振等症状。

  热盛又易耗气伤津,加之阳气外浮,脾胃阳气变弱。因此这个时节固护脾胃,有“攘外安内”的两全之妙。

  饮食上,可以将莲子、荷叶、芦根、绿豆等清心祛暑之品加入小米中煮成粥饮。芡实、山药、茯苓、猴头菇等健脾和胃之品也可安排入膳。

  食疗有方

  石斛芡莲老鸭汤

  食材:莲子(去心)30克,芡实50克,石斛15克,陈皮5克,生姜3片,老鸭500克。

  做法:将莲子、芡实洗净,提前浸泡20分钟;再将石斛、陈皮洗净,老鸭和生姜切块。将全部材料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至小火煮1~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虚安神,健脾渗湿。

  莲子味甘涩、性平,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本草纲目》载曰:“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

  石斛味甘、性微寒。《本草再新》述其:“理胃气,清胃火,除心中烦渴,疗肾经虚热,安神定惊,解盗汗,能散暑。”

  芡实味甘涩、性平,可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日华子本草》述其开胃助气之功尤显。

  鸭肉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的功效,可气血双补。

  这道石斛芡莲老鸭汤清补而不滋腻,普通人群均适合。

  尤可指出的是,虽然小暑炎炎,但阳气在表,阴气在里,内脏反而是冷的,因此在菜肴里加一些姜丝,对身体很有好处。

顺时调养有门道不觅药方觅膳方,石斛芡莲老鸭汤清补而不滋腻

  莲子百合瘦肉粥

  食材:莲子50克,百合20克,瘦肉100克,粳米200克。

  做法:将百合、莲子洗净,提前浸泡20分钟;瘦肉切薄片,与粳米加水一道放入,大火烧开,小火慢炖,煮为稠粥。

  功效:清热除烦,养心安神。

  莲子,《神农本草经》载其:“主补中、养神、益气力。”

  百合味甘、性寒,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本草正义》里述其:“能清泄肺胃之热,而通调水道,导泄郁热,是以治之。”

  百合莲子与瘦肉同煮,味道清甜鲜美。

  该粥适用于有心悸失眠、久咳不愈、口干咽燥等人,也可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年老体弱者慢性支气管炎等的调养。

  土茯苓淮山煲脊骨

  食材:干土茯苓25克,鲜淮山200克,猪骨350克,薏米50克,生姜3片。

  做法:猪骨洗净放入烧开的水中去沫,捞起冲洗。薏米、淮山、土茯苓洗净泡水。将上述材料放入汤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先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2~3小时。

  功效:清热生津,健脾祛湿。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擅除湿解毒、通利关节。《本草正义》记载:“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

  淮山可健脾益肺、补肾生精,《日华子本草》述其:“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薏米味甘淡、性微凉,可健脾补肺、清热利湿。《本草纲目》归薏苡仁为“上品养心药”,《药品化义》载其为“清中浊品”,可大益肠胃。

  三者搭配性味甘平、擅益肾滋阴的猪骨,诸物合烹,汤性平和,既可清暑解毒,和中止渴,除湿化浊,又可健脾益气。

  时下气候炎热,以鲜品煲汤,气味鲜美清润。尤其适用于久居湿地、风湿骨痛、肾虚腰痛、不思饮食者。

百合莲子与瘦肉同煮味道清甜鲜美,灸揉中脘穴脾胃很舒服

  调养有招

  灸揉中脘穴,脾胃很舒服

  《黄帝内经》云:“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夏季炎热,阳气外浮,腠理疏松,我们要注意防护好耳后及颈项部,避免空调凉风直吹。

  “夏养心脾”,小暑属长夏,正是养心养脾的关键时节。

  若能静神少虑,可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有助于养心。

  居家调养,不妨选中脘穴来养脾。以下介绍的灸法或掌揉法选其一,避开餐后饱腹状态,不拘于时进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

  灸法:取坐位或平卧位,可自己操作或让他人手持艾条,垂直悬于穴位上方2~3厘米,可根据自己对温度的敏感度调节悬灸距离。

  当穴位微微发红后,以穴位为圆心,环绕穴位做回旋灸,灸至穴位周围皮肤潮红即可,全程约15~25分钟。

  掌揉法:用手掌掌心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按揉,15~20分钟为宜。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

上一篇:孕期皮肤瘙痒, 怎么就“胆淤”了
下一篇:馨香茉莉,舒缓心情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