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11202_326038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用药》

《家庭用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3:00

以“依靠专家,面向百姓,传播医药保健科普知识”为办刊宗旨,以“求医问药、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为主要内容,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药学专家撰稿,为家庭读者及各类慢性病患者的求医问药和日常保健提供丰富信息和权威指导。

文章数
分享到:

怎样识别人参和燕窝

2011-12-02 09:26:03
                                                             怎样识别人参和燕窝
                                                     王少敏    季    申   王有志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为补气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气虚、脉微及脾气不足等证。按照现行版 《中国药典》的规定,人参根据生长环境的不同可分为“林下山参”和“园参”;“园参”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又分为“白参”和“红参”。
  林下山参是指将人参种子播种于山林野生状态下,任其自然生长的人参,功效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野山参”,市场价格比较昂贵。园参是人参的人工栽培种类。将园参洗净、晒干或烘干制成的加工品,叫“白参”,又称“生晒参”,是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人参品种。而将园参进行蒸制,破坏其组织中的酶,使淀粉糊化,得到颜色变红,质地坚硬,全体角质样、半透明的加工品,称为“红参”。
  三种人参的性状各不相同。林下山参主根较细,多呈圆柱形、菱角形或人字形,长1~6厘米,表皮灰黄色,上部或中下部有环纹,支根上着生少而细长的须根,须根上有较明显的疣状突起,俗称“珍珠疙瘩”,疣状突起越明显,表明生长年限越长;白参主根较为粗壮,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度可达3~15厘米,上部或全体有明显的纵皱纹,须根多,疣状突起无或不明显;红参主根呈纺锤形、圆柱形或扁方柱形,长3~10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半透明,红棕色,质地坚硬而脆,角质样。
  质量监管发现,市场上用园参冒充林下山参的现象较为常见。如将园参的某些部分用刀刻、胶水粘接成工艺参冒充林下山参,对此消费者购买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尤其不能在无药品经营资质的摊点购买。
  上述三种人参的功效和适用人群也略有差异。林下山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的功效,一般适用于体虚、体寒、肺虚咳喘、心力衰竭的患者;而体热、苔黄、目赤等实热症状的患者不宜服用。白参的功效与林下山参相近,但药力较弱。红参的药性偏热,主要用于年老体弱,气阳两虚者,体热、高血压、肝阳上亢者慎用。
  林下山参的服用方法一般为“独参汤”,即将单个参切片后隔水炖汤,或磨成粉后吞服,一次1~2克。白参和红参的服用方法同林下山参,一次3~9克。
  人参疗效显著,但滥用或过多使用也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通常感冒时不宜服用人参,服用人参时不宜吃萝卜。
  燕窝为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吐出的唾液或唾液与绒羽、纤细的海藻及其他软植物纤维混合筑成的巢窝。燕窝具有养阴润燥、益气补中、止咳化痰的功效,大多作为滋养品,并不列入《中国药典》,所以并非正规中药。我国并非燕窝的主产地,市场上的燕窝主要由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进口。
  燕窝的常见规格有白燕、血燕、毛燕、燕角。其中白燕又称官燕,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品种。白燕、血燕和毛燕的性状非常相似:都呈不整齐半月状,多凹陷成兜状,直径5~8.5厘米,高3.5~5厘米。外侧表面有粗糙隆起的波状条纹,一侧边缘较平。内侧有众多细条交织成网状,似丝瓜络样,质地坚脆。但三者外表颜色不同,白燕呈黄白色,血燕呈黄白色中夹带有不规则血丝状,毛燕呈灰白色,杂有较多的灰黑色羽毛。而燕角则是不规则形的碎块,黄白色,偶带有红色血丝。
  燕窝没有专属性检验方法,通常是经验鉴别,以外观经验鉴别为主,因而造假现象时有发生,常见有用银耳加工品和猪皮加工品、明胶等掺杂冒充。正常的燕窝浸泡后呈交错状波状纹理,内有相互交织的半透明丝状物,整体为透明状糊状溶液。
  燕窝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适用于肺虚干咳,津少口渴者,现在多用于肺虚、妇女面色萎黄、气血不畅等证。久服可有面色红润、美容养颜之功效。服用方法为先将燕窝除去杂质,清理干净后,将燕窝放入碗中,加入凉开水,水量完全盖住燕窝,浸2~3小时后,换水一次,再浸3~4小时,隔水炖汤,小火慢炖45分钟~1小时,即可服用,每次用量3~9克。
  据调查,市售商品燕窝的量远大于实际产量,因无专属性检验方法,易买到掺假品,建议少用为宜。
  
上一篇:每日食枣,郎中少找
下一篇:让“痕迹”说话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