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81102_326681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文章数1706
分享到:

治糖尿病别只认“死理”

2008-11-02 14:56:13

  54岁的张女士属于长不胖的身形,即使吃得再多也不会发胖,所以从来不担心自己会患高血压、糖尿病。近两个月,张女士觉得特别疲倦,一天到晚都昏昏沉沉的。家人怀疑她患了肝病,但到医院检查后,排除了患肝病的可能。医生建议她做个全面体检,以便查出病因。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检查结果显示,张女士患了糖尿病。这个消息让张女士不能接受,她觉得可能是医生在跟她开玩笑,要不就是什么地方搞错了。总之,不相信那是真的。“我既没有多饮、多食、多尿的现象,也无体重减轻的状况,况且我又不胖,我怎么会得糖尿病呢?”然而,又一次的检查结果证明,医生的诊断是对的。

  在医生的指导下,张女士开始服用降糖药,服药期间,坚持只吃粗粮,不吃水果等一切与糖沾边的食物。两个月过后,她发现自己比原来瘦了些,还总觉得自己眼干、皮肤干燥。检查发现,她患了中度的营养不良,体内缺乏多种维生素。

  从张女士的病例中可以发现,人们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往往易认死理,从而进入误区。

  误区一:只以“三多一少”判断糖尿病

  不少人一直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来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而事实上,90%的糖尿病患者早期缺少这些症状,而仅表现出疲劳、乏力,或出现视物模糊、伤口久治不愈等非典型症状。因此,不应以“三多一少”症状作为判断有无糖尿病的唯一标准。凡中老年人应每年定期复查血糖,对于体型肥胖、工作紧张、少运动的高危人群,更应密切监测血糖,以早期发现糖尿病。

  误区二:只吃杂粮,不吃水果

  许多患者认为只吃“杂粮”不吃水果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好,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杂粮也要限量,粗粮应在和细粮同等量的情况下适当吃些,并不是非吃不可。此外,吃水果应在血糖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吃一点,尽量把时间选择在两餐之间,并辅以适当的运动。限制热量是最重要的,可以学习一些“交换份”来合理搭配水果和主食,也可以选择一些如猕猴桃、黄瓜等低糖水果来吃。

  糖尿病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治的。得了糖尿病之后要调节好情绪,配合正确的医疗措施,以便病情得到长期而有效的控制。

上一篇:跛行,谨防血管闭塞
下一篇:老人咳嗽,应查查是否肺结核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