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90221_326753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文章数1706
分享到:

脾胃不和,选中成药

2009-02-21 11:05:03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三餐也常常因此失去规律,带来胃痛、饱胀、食欲减退,甚至呃逆、烧心等各种肠胃不适,中医多称之为“脾胃不和”。

  中医所说的“脾胃”,一般泛指人体的整个消化系统,其中主要包括胃肠道等重要器官。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有受纳食物、消化和运输水谷,化出五味营养,以养全身和统摄血液等功能。人出生后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健全,食入的营养物质才能消化、吸收,输布全身,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发育和能量的需要。因此,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盛衰。

  “脾胃”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医对脾胃不和的诊治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中成药大家可对证选择。

  保和丸

  点评:

  脾胃不适以食滞胃脘最为多见,发病前患者常有暴饮暴食或饮食不洁史,表现为饮食停滞、打嗝出酸腐之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治疗可用消食导滞之法则,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槟榔四消丸等中成药较为合适。

  香砂和胃丸

  点评:

  对以腹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可用香砂和胃丸调理。该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加理气、消食、祛湿中药组合而成,功效健脾开胃,行气化滞,适用范围较广。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大便不调等疗效较好。但对于同时伴有口臭、恶心、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明显实热证患者及有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等阴虚患者不适用该药。

  温胃舒

  点评:

  如果患者胃部不适经揉按或保暖后减轻,同时伴有乏力、手足不温等表现,可选用温胃舒。

  顾名思义,其有温胃暖中作用,适于胃脘寒凉,饮食生冷、受寒更痛者。同类中成药还有虚寒胃痛冲剂、胃气止痛丸、附子理中丸等。

  本方对有舌红、苔黄或腻等湿热症状及急性胃痛不适用。

  养胃舒

  点评:

  对于脾胃不和病史较长,上腹部隐痛灼痛、口燥咽干、饮水不解渴、手足心热、消瘦乏力、舌红少苔等胃阴不足型脾胃病,适用养胃舒治疗。此类药还有阴虚胃痛颗粒等。

  牛黄清胃丸

  点评:

  胃痛伴胃酸增多,以及口渴爱喝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等胃热症状,治疗可泻火清胃,服用牛黄清胃丸、黄连上清片、一清胶囊、新清宁片等。但此类药不可多用或长期应用,大量使用容易伤脾胃阳气,使人体虚。

  摩罗丹

  点评:

  摩罗丹可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止痛,适用于萎缩性胃炎导致的胃肠不适的治疗。但对气虚无力、面色无华、手足不温等阳虚表现的患者不宜使用。

  以上中成药使用简便有效,可作为脾胃不和的日常用药。但需注意,腹胀、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也可能是胃肠以外其他疾病的表现(如肝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如服用中成药无明显好转,应去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治疗。

上一篇:使用清开灵,注意防过敏
下一篇:胰岛素泵的应用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