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71030_62353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文章数
分享到:

日益流行的“萌文化”

2017-10-30 11:51:00

  大都市街头,出现了囧人的一幕。两个年貌相仿的摩登女子挽着手一起购物,如同一对漂亮的孪生姐妹花,格外吸引眼球。突然,一位中年男人走到她俩的面前,一个女子脱口大喊:“老公!”另一个却大嚷:“爸爸,你怎么才来?我和妈妈等你好久了。”有这等怪事,妈妈和女儿的年纪这么接近?难道那个女子是位年轻的继母?周围的人都流露出一种诧异的表情。中年人窘迫地看了周围一眼,对叫他“老公”的女子低声抱怨,“叫你不要打扮得这么嫩,你还不听。让人家误会了,我都不好解释什么。”该女子精致的脸蛋上流露出一脸的不悦,“这些人懂什么?一点时尚观念都没有!我打扮得这样年轻漂亮,你带出去也有面子呀!”

  如今,都市兴起“萌文化”。所谓的“萌”,最早起源于日本,本意是指读者在看到漫画中美少女角色时,产生一种热血沸腾的精神状态。在我国,“萌”隐含着“幼小”、“娇嫩”的意思,代指装扮上的装嫩。随着“萌女郎”越来越受欢迎,很多“萌商品”如猫耳朵帽、卡通背包等,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场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股强劲的“萌文化”。这股风甚至吹到中年女性身上,她们按照年轻女孩的模式来生活,比如学着她们压低嗓子娇滴滴地说话,表达中喜欢使用最新的网络语言,举止故意装得青春可爱,甚至连表情也试图装得娇羞,让人怜爱。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萌女郎”日益盛行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追求年轻时尚。每个人都渴望青春永驻,拥有迷人的面容和风姿,而“萌”装扮可以让自己显得更年轻。她们中很大一部分是狂热的日韩偶像剧迷,对年轻人的新潮生活状态特别羡慕。“萌”以后,可以顺理成章地穿戴各种潮人服饰,并像她们一样生活娱乐。

  第二,网络上的从众行为。许多人起先并不知道“萌文化”,当在网络上见到了专门探讨“萌文化”的主题贴吧、主题网站,她们发现原来可以从网络上学习到如何让自己显得更为年轻的神奇技术,就一头扎进去了。为了追求那种“萌”效果,大家往往摆出固定的模式拍照,比如嘟着嘴、睁大眼睛等。

  第三,弥补内心的缺憾。这类人多为中年人,具有一些“萌女郎”的潜质,比如身材未走样、皮肤娇嫩、面容显得年轻等。当有人告诉她们,可以做千面夏娃的时候,她们都非常乐意一试,有的穿着娃娃服装可爱,有的穿着学生服扮青春,有的穿着豹纹装显性感……在她们看来,年轻时没机会接触的东西,现在可以借机尝试,以弥补一些内心的缺憾。

  “萌女郎”的出现,折射出社会群体中对审美和时尚的独特理解。在高度发达的都市,由于年轻人拥有更多的机会,也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喜爱和接纳。心理学的研究也证实,年龄歧视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存在。如何保持年轻,就成了许多人的心头之痛。美容业和整容业的高度发达,可以一定程度改善人的外貌,提升人们的自信心。“萌文化”的流行,这是这种群体心理的集中表现。

  但“萌文化”带给人们的影响不仅仅是外表,更深的影响主要在心理结构上。在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看来,在青年期就应该完成自我同一性的整合,其中包括建立起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包括对身体自我、心理自我的统一。“萌女郎”不满意自己的身体自我,不满意自己的生理年龄,必将造成身心失衡。

  年轻纵然美好,但成熟也是一种智慧、一种态度、一种豁达。正如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在《青春》中所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涌流。”

上一篇:唾液的7个健康秘密
下一篇:食管疾病,该做哪种检查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