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0308_718977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文章数
分享到:

脂溢性皮炎的中医治疗

2018-03-08 17:54:00

  脂溢性皮炎是指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表现为头皮多脂、油腻发亮、脱屑较多,在皮脂发达部位较易发生,是发生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一种慢性炎症,损害为鲜红或黄红色斑片,表面附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常伴有不同程度瘙痒,成年人多见,亦可见于新生儿。由于部位和损害轻重的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差别。

  部位不同,症状亦不同

  头皮 开始为小片状白色糠秕状或油腻性鳞屑性斑片,以后扩展融合成边界清楚的大斑片,基底稍红,轻度瘙痒;重者表现为油腻性鳞屑性圆形斑片,可伴有渗出和厚痂或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严重者全头皮均覆有油腻性臭味的厚痂,伴有脱发。

  面、耳、耳后及颈 常由头部蔓延而来,呈黄红色或油腻性白色鳞屑及痂皮。眉及其周围弥漫性红斑、脱屑,眉毛因搔抓而稀少。眼睑受累呈睑缘炎,严重者可呈糜烂性溃疡,愈后遗留瘢痕。耳后有糜烂、潮红和皲裂,可为单侧或双侧,多见于女孩及青年女性,脂溢性外耳炎多见于老年患者。

  胡须 多见于中年男性,毛囊口轻度红肿,有小的浅褐色结痂,常称“须疮”,顽固难治。有的表现为毛囊口脓疱并有油腻性鳞屑,基底周围鲜红,引起毛囊破坏与瘢痕形成。亦可有头皮及耻骨同时累及。

  躯干 常见于2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于前胸和肩胛骨间,开始为小的红褐色毛囊性丘疹,上覆油腻性鳞屑,逐渐形成边缘有暗红色丘疹及较大的油腻鳞屑的环状斑片。另一种玫瑰糠疹样的脂溢性皮炎,为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暗红色斑片,只有细小边缘性鳞屑,边界明显,中心痊愈,形成环状损害。

  皱褶部 常见于腋部、腹股沟、乳房下和脐窝,多见于30~50岁,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皮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上有油腻性鳞屑,如播散性摩擦性红斑样裂隙、肿胀。由于局部多汗,易继发感染,或不当的治疗可使皮损发展。生殖器被累及时,可形成圆形的红斑和鳞屑及皮肤剥脱,呈现亚急性湿疹样或慢性苔藓样红斑如银屑病样表现,无典型的脂溢性皮炎的特征。

  四肢 四肢的伸侧较屈侧多见,表现为黄红色或淡红色斑块,由于搔抓,可形成糜烂而似湿疹。

  婴儿脂溢性皮炎 出生后2~10周婴儿,头皮、前额、耳、眉、鼻颊沟及皱褶等处出现圆形红斑,边界清楚,上覆有鳞屑,红斑可扩展融合并有黏着油腻性黄痂,间有糜烂渗出,炎症比较显著,对称发生,微痒,一般患儿可在3周~2个月内痊愈。若持续不愈,常与婴儿异位性皮炎并发,也可继发细菌感染或念珠菌感染。婴儿无成人的毛囊损害与皮脂溢出。

  脂溢性皮炎临床上变化多端,有的进展缓慢,反复发作。有的可局限于头部。有的分布于其他部位或全身,由于瘙痒、搔抓,可造成红皮病、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等。亦有处理不当而引起接触性皮炎或湿疹样变。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归纳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感受风邪、湿邪、热邪、燥邪相关,受累的脏腑有肺、脾、胃、肠。致病邪气与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皮肤表面的皮脂代谢失常,最终发病。

  

  1.肺经风热型

  现在气温不稳定,时冷时热,各种致病因素蓄势待发,肺脏贵为五脏六腑最上面,易受邪气侵袭。

  症状:常表现为肺经风热证,除了面部皮肤出现密集小丘疹或红色斑疹斑片,被覆细碎白屑外,还常见瘙痒显著,口干口渴,并有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等症状。

  治疗:宜疏风宣肺清热,可选择清肺汤。

  2.肠胃湿热型

  由于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饮食结构过于油腻、辛辣、厚味,再加上不节制酒水、饮料等,长期以来就会出现肠胃功能紊乱,即肠胃运化失常,导致生湿生热,蕴积起来。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肠胃湿热之邪必上犯肺脏,此时若外感风邪,则容易发病。

  症状:面部皮肤出现油脂溢出,潮红,被覆油腻鳞屑,瘙痒,心烦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宜清热化湿通腑,可选择清化湿热汤(双花、连翘、公英、地丁、薏苡仁各20克,菊花、桑叶、黄芩、桔梗、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苦参、黄柏、泽泻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也可大黄丸、化毒丸口服。                   

  3.脾虚湿困型

  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工作压力的加大,人们经常感到疲乏、倦怠、乏力,久而久之,过劳及思虑过度会导致脾脏的运化功能失调,使进入人体的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产生湿邪困于肠胃间,日久生热,再进一步演变而发病。

  症状:面部皮肤表现出红斑较淡或黄,鳞屑灰白,瘙痒不甚明显,病势也较缓慢,大便溏泄不爽,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

  治疗:宜健脾利湿清热,可选择健脾利湿汤。

  4.血虚风燥型

  面部脂溢性皮炎若反复发作,会导致肌表风邪郁久,耗伤阴血;或者长久心情郁闷,也会导致肝火引动肝风,耗伤阴血;而血虚阴伤,肌肤失养,则易生风化燥,病势缠绵不愈。

  症状:面部皮肤会出现干燥无光泽,有糠秕状鳞屑,常见有脱发,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疗:宜养血润燥,可选养血润燥汤。

上一篇:慢性肾衰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方”
下一篇:药片该整片服还是嚼碎服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