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1223_1039427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文章数
分享到:

中成药巧治脾胃虚寒

2020-12-23 10:49:00

  凡是温性和热性,能温里祛寒,治疗寒证的药物(如附子、干姜、肉桂等),称温里药。治里寒证的方剂(如里中丸、四逆汤、良附丸等),统称温里剂。里寒证有多种,其中以脾胃虚寒较为常见,又以饮食不当为常见诱因。夏季虽暑热当道,但人们若嗜食凉食,或在空调房里呆的太久,或空调温度太低,易患里寒证。治疗里寒证除可使用煎剂,还可使用具有“简、便、廉、验”特点的中成药。笔者根据临床所见,搜集并整理了几个使用中成药治疗以脾胃虚寒为主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药

  附子理中丸/片(伴胃、肠、肺、心脏病和消化道出血者较适用)

  60岁的黄先生素有慢支肺气肿、肺心病、胃溃疡,1个月前出现脘腹冷痛、手足不温、呕吐泄泻,原有痔疮出血,自我诊断为“胃炎”“便血”,自服胃炎胶囊、云南白药7天疗效不显,故到某医院中医科求诊。中医师诊断为脾胃虚寒(胃溃疡、内痔出血),给予附子理中丸口服。口服1天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痔疮出血缓解;3天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痔疮出血消失,手足不温缓解。效不更方,继续巩固用药14天,手足不温消失,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本药由附子(制)、干姜、甘草、党参和白术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药理学研究发现,本药有促进溃疡愈合、增加凝血物质生成、增强抵抗力的作用,临床上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胃肠出血等症的治疗,以及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子宫出血、过敏性紫癜、中毒性消化不良、风湿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和婴幼儿腹泻等。

  用法:水蜜丸,每次6克;大蜜丸,每次1丸。均为每天2~3次,饭后服,孕妇慎用。片剂,每次3片,每天2~3次,用法同上。

  不良反应:偶见舌头卷缩、麻木,少有甲状腺微肿、呼吸紧迫感觉,可嚼生黄豆、饮豆浆缓解;罕见过敏、心律失常。

  注意事项:热证疼痛(症见发热、局部肿胀、触之剧痛等)、温热燥气之失血(症见怕热、五心烦热、干咳、皮肤干燥等)者均忌用。此外,同样证候者还可酌情选用参桂理中丸等。

  桂附理中丸/片(伴风寒感冒和肾脏、生殖系统疾病者较适用)

  31岁的李先生3个月前出现脾胃隐痛、饱胀泄泻,并伴感冒、寒痰咳喘、多尿、性欲减退和勃起不坚,自我诊断为“胃热”“阳痿”,自服“清热解毒颗粒”“肾宝”1个月未见效,故到某中医诊所求诊。中医师诊断为脾胃虚寒(伴风寒感冒、急性胃炎、性功能障碍),给予桂附理中丸口服。口服2天脾胃隐痛、饱胀泄泻、感冒、寒痰咳喘缓解;5天脾胃隐痛、饱胀泄泻、感冒、寒痰咳喘消失,多尿、性欲减退和勃起不坚缓解。效不更方,继续巩固用药14天,多尿、性欲减退和勃起不坚消失。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本药由肉桂、附片、党参、白术(炒)、炮姜和甘草(蜜炎)组成,具有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的功效,研究证实有增强胃肠功能、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性激素分泌、增强性功能的作用。临床上,本药用于脾胃虚寒、腹痛泄泻、寒痰咳喘、性欲减退、勃起不坚、尿多清长等症的治疗,以及现代医学中的霍乱、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幽门梗阻、腹泻、慢性肾炎、肾性水肿、肾功能减退(见夜多小便、尿比重降低)、性功能减退等。

  用法:丸剂,每次10克,每天2次,早晚各1次,饭后服。 

  注意事项:风热感冒(症见发热重畏寒轻、鼻塞或流黄涕、咽不痒、咳黄痰等)及实热(症见发热、身热、患处肿痛、气粗气喘等)者忌用。高血压、糖尿病、大便干结、便秘者慎用;孕妇、中风、失眠、情绪不稳者禁用。此外,同样证候者还可酌情选用丁蔻理中丸等。

药

  香砂理中丸(伴食后腹泻加重,甚至完谷不化者较适用)

  45岁的杨女士患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多年,经服西药(具体不详)病情稳定。6个月前的一天因聚餐进食油腻等较难消化的食物后,出现腹泻、完谷不化,伴胃脘隐痛、绵绵不绝、泛吐清水,喜按喜暖、畏寒肢冷、便溏水泻,自我诊断“结肠炎发作”,自服西药未见效,故到某中医院脾胃科求诊。中医师诊断为脾胃虚寒(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给予香砂理中丸口服。口服1天腹泻、完谷不化缓解;3天腹泻、完谷不化消失,胃脘隐痛、泛吐清水、畏寒肢冷、便溏水泻缓解。效不更方,继续巩固用药15天,胃脘隐痛、泛吐清水,畏寒肢冷、便溏水泻消失。随访6个月天未见复发。

  本药由党参、干姜(炮)、木香、白术(土炒)、砂仁和甘草(蜜炙)组成,具有健脾和胃、温中行气的功效。临床研究发现,本药具有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蛋白酶分泌、止痛助消化的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寒、气滞腹痛、反胃泄泻(症见胃脘隐痛、绵绵不绝、食少纳呆、泛吐清水,喜按喜暖、饥饿痛甚、遇冷则剧、畏寒肢冷、大便溏泻,每食生冷油腻或较难消化食物后加重、完谷不化)的治疗,以及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用法:每次1丸,每天2次,早晚各1次。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不宜进食肥肉、淀粉多的食物,禁酒、酸辣、生冷食物。食欲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不宜;急慢性肠梗阻者禁用。

  止泻保童颗粒(小儿适用)

  3岁的玲玲不久前因腹部着凉、饮食失当,出现腹痛水泻、肠鸣阵阵、恶心呕吐、口干舌燥、四肢倦怠、小便不利,她妈妈认为是“寒凉”“食滞”,给她口服“小儿胃肠宁”3天疗效不显,故带她去某医院中医科求诊。中医师诊断为脾胃虚寒(功能性消化不良),给予口服止泻保童颗粒。口服1天腹痛水泻、肠鸣阵阵缓解;2天腹痛水泻、肠鸣阵阵消失,恶心呕吐、口干舌燥、四肢倦怠、小便不利缓解。效不更方,继续巩固用药3天,随访7天未见复发。

  本药由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白扁豆、苍术(制)、广霍香、木香、丁香、檀香、 砂仁、肉豆蔻、肉桂、吴茱萸(甘草水炙)、芡实、薏苡仁(麸炒)、车前草、滑石、黄连、诃子肉、天冬、麦冬和槟榔组成,具有健脾止泻、温中止痢、除疳祛积的功效。临床研究发现,本药有一定保护胃肠黏膜、抑制病原微生物过度繁殖、调节胃肠蠕动、止吐止泻的作用,可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寒热凝结(症见水泻痢疾、肚腹疼痛、口干舌燥、四肢倦怠、恶心呕吐、小便不利等),以及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细菌性痢疾,或具有食多腹胀、吵夜哭闹,或食少腹胀、日渐消瘦等症者。

  用法:每次2.5克,每天2次,1周岁以下婴儿酌减。 

  注意事项:感染性腹泻、呕吐需加服黄连素、思密达(蒙脱石散)等,并补充汤水、稀饭,必要时去医院补液。

  此外,同样证候者还可酌情选服腹痛水、外用暖脐膏等。

  需提醒的是,如患者用药3天未见明显缓解,应到医院就诊,或一开始就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文/陈金伟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